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

中国剧协深入开展“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来源:中国剧协   刊发时间:2017-02-28   作者:中国剧协

中国剧协于八届三次理事会期间

深入开展“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2017年2月20日至24日,中国剧协第十一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暨八届三次理事会在上海举办。会议期间,中国剧协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文件精神,与上海宝山区文广局等单位一同举办了“名家进民众、名剧进民间”——中国戏剧家“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宝山专场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中国戏剧梅花奖艺术团的团员们为宝山市民和基层百姓带去了精彩的戏剧节目和声情并茂的艺术“讲座”。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送欢乐下基层”到今年已走过十一个年头,在有关部门倡导下,各种形式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也已开展两年多了,很多戏剧人在深受感动之余,也积累了经验和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深扎”如何能“深”,应该怎样“扎”,他们有了各自的答案。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来到上海宝山区友谊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当地老百姓冒雨欢迎、争相互动的一幕幕深深打动了她。“多走近一点,就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了。我带了伴奏带,可是我没有放,全是清唱的,哪怕有瑕疵,但是这样更本真,传达更直接。”她说到。“我本来准备了PPT,想给他们介绍一些戏曲知识,可是看到那一张张欣赏的、渴望的脸,我对自己说,我要讲‘人话’,要讲他们听得懂的话,一切理论在他们面前都是苍白的,我就问他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戏?我对自己说,在今后的创作中,一定要创作他们喜闻乐见的戏,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市场,一切离开老百姓的创作,都是空中楼阁。”杨俊还说,真正来到喜爱戏曲的人们中间,就不愿用PPT、伴奏带等阻隔彼此的交流,演员和观众就好像鱼和水,是这种血脉相连的关系在滋养创作,“作品的生命、演员的价值、这门艺术的自信,都在这里了。”

在杨行镇消防支队,京剧表演艺术家于兰问大家喜不喜欢京剧,台下前排的戏曲爱好者会心地笑了,后排的年轻消防武警官兵却显得有些“懵”。于兰以《兰梅记》里春兰的一句韵白和冬梅的一句京白演示了青衣和花旦的区别,京白浅易,她的演绎的冬梅又伶牙俐齿,武警官兵小伙子们听懂了,纷纷笑了起来。于兰又以《杜鹃山》里柯湘的慷慨陈词,演示了现代戏和传统戏中女性角色的区别,小伙子们听了,不禁鼓起掌来。作为军人,于兰为战士演出有不少心得,她告诉记者,这出《兰梅记》讲的是恶婆婆巧媳妇的故事,战士们即使不懂戏,也能看得入迷,被逗得前仰后合。观众不同,交流方式就不同。于兰说,有的观众对京剧还知之甚少,就以直观的表演来吸引他们;戏迷喜欢互动,就和他们一起演、一起唱;年轻人善于思考,可以为他们普及戏曲知识;基层文艺骨干,往往想说的心里话比较多,同为演员,要与他们多切磋、多谈心。表演哪些唱段也要考虑,比如为战士演出,可以唱鼓舞士气的《穆桂英挂帅》;为审美需求较高的观众演出,可以唱《梨花颂》,让他们体会到京剧的美。

“我在上面唱,他们在下面唱,有的观众唱得相当好。”在顾村镇菊泉文化中心,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静与观众交流很受启发。“观众自己唱,是自娱自乐,听演员唱,应该是享受,所以演员一定得严格要求自己,水平比观众高很多倍才行,因为演员一上台,体现的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不能不打磨就亮相。”金静表示,有的演员也“接地气”,可是技艺不精,自我感觉又很好,观众一听“你唱得还不如我”,只有通过下基层,多了解观众,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只有敬畏艺术,衡量自身,才不会不自量力,误导观众。

“我很喜欢戏剧,但戏剧有各种各样的,经典的、新创的、搞笑的、实验的,我该看哪些?”,“戏剧社排练的时候,遇到自己没有亲身经历的内容,怎么进入角色?”大场镇上大附中的高一学生们这样发问。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为他们带来讲座《看戏的门道》,并告诉他们,中学生多看经典戏剧作品,有助于提高艺术修养;根据剧中情境、时代背景,多阅读、多体会,有助于自己把握角色。“看着他们,我又想起了自己是怎么走上戏剧道路的。”荣广润说,和最基层的老百姓尤其是青少年交流,了解了他们对戏剧的认知程度、渴望、想法、需求等,戏剧工作者在创作表演中才会不断思考,要怎么面对他们;观众接触戏剧一般是通过观看剧场演出,不一定有机会接触演员,戏剧工作者自己走到他们中间,把戏剧艺术和相关知识变成更直接的形式,能建立起更好的观演关系,更能帮助观众欣赏这门艺术。

豫剧表演艺术家汪荃珍为宝山区吴淞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老百姓演唱了《花木兰》、《朝阳沟》等选段,还传授了一些身段,从眼神到动作,大家学得十分投入。“有一位山东戏曲爱好者会唱京剧、豫剧、越剧、沪剧等好几个剧种。我还参观了社区居民制作绢画、剪纸作品,高手在民间!”汪荃珍说,群众生活是丰富而扎实的,他们对艺术的渴望是迫切的,演员与老百姓在一起,捕捉他们的生活点滴,体会他们的感受,才能开阔视野,拓展艺术空间,提高艺术水平,“这几年,我们在舞台呈现的过程中发现,观众喜闻乐见的,同行认为有特色的,专业评论者津津乐道的很多内容,都是‘深扎’中得来的。”

“深扎”是艺术家和老百姓接触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艺术的影响。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表示,时代的脚步在前进,生活的面貌随之不同,文艺工作者最需要的是在生活的不断变化中建立文艺与生活的关系,这样艺术和创造的营养才不会隔断。纵观近年来戏剧人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深扎”活动,大家从观众中获得了从事文艺工作的神圣感和责任心,了解社区家庭的生活状态,体会如何表现现实、如何贴近群众,也提高了喜爱各剧种的观众的欣赏水平。艺术以人民为中心、表现人民,首先要走入人民、感知人民,在人民的需求中寻找艺术应该做什么,在老百姓的呼唤中了解什么样的艺术是人民需要的,在生活中才能知道,人民是艺术最根本的创造者和欣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