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云平台,如何在文联信息化建设中“四两拨千斤”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刊发时间:2015-02-27   作者:赵志强

文艺云平台基本服务功能简表

  “互联网时代,科技每天都在进步,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将踏入哪个网。”用这句话来形容近几年的互联网发展一点都不夸张。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环境打造的信息时代,文联系统顺应时代发展和满足自身业务需求,加快信息化建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随着对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不断深入了解,对社会全面信息化的大趋势日益深刻的理解,文联人对于信息化建设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起来。尤其是通过2013年的中国文联信息工作座谈会和2014年的全国文联工作信息化、文艺资源数字化人才培训班的推动,大批地方文联、产行业文联、基层文联对中国文联在信息化建设上所迈出的步伐高度关注,表现出了强烈兴趣和跟进意向。仅2014年一年,专程到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主要支撑单位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进行考察调研的省区市和产行业文联组织就达数十家,截至目前,与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在网站建设、数据库建设、数字工作平台建设等方面明确开展信息化合作的已接近20家,合作趋势异常迅猛。

  传统建设模式

  成本的“不能承受之重”

  目前全国各级文联组织信息化水平不一,但整体而言,在信息化建设上可以说是起步较晚、程度较低。据了解,大多数的基层文联组织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经费不足、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根本无力建设和管理运维起一个独立的数据中心。若完全依靠这些单位目前自身的力量搞信息化建设,最多只能做一个功能极其简单的平面资讯型传统网站。要建设符合当下趋势、真正能对文联工作提供多方面实用帮助的新型信息化工作平台和资源库,首先作为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建设者和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者,专业技术人员必不可少,无论是软件技术方面的应用开发,还是硬件方面的管理维护,都缺一不可。但目前全国文联系统很少有基层单位具备齐备的软硬件人才队伍。另外就是建设经费问题,不管是软件平台开发还是硬件运行环境都需要有大量经费投入,但实际上大部分基层文联信息化经费投入十分有限,软硬件环境根本无法成规模有效应地搭建起来。2014年11月中国文联组织召开文联工作信息化、文艺资源数字化人才培训班,从课上互动和课后交流情况来看,各级文联组织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都有很深刻的认识,有很高的建设热情,但受以上所述条件限制,目前根本无法有效和快速地推进信息化建设。

  在经济发达地区,也有少数经济条件较好、能够拿到一定经费支持、也成立了相应部门来专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地方文联,在信息化建设上初步开展了工作。但是,又基本上采取的是传统的IT架构,即每个应用都形成自己独立的“物理硬件环境+软件系统搭建”的建设模式,其存在的潜在问题如今已经凸显出来。首先,系统独占硬件资源,服务器等资源利用率不高,计算资源的利用率普遍在20%以下,更多的甚至连10%都不到,造成了极大浪费。其次,系统封闭建设,在全国文联系统范围甚至全省文联系统范围内的数据交换都存在障碍,造成地方信息孤岛,不便于业务的扩展。再者,新建应用系统、业务系统时,往往伴随着新一轮的硬件设备采购,建设成本高,建设实施周期受设备到货、加电测试、部署调试等硬性时间约束影响而变得冗长。而硬件资源不断增多,应用平台、业务系统不断增多,也进一步给运维管理带来更加复杂繁重的工作量,其动力能耗、电力费用、运维成本、人力消耗等加在一起,是一项极其“可观”的持续性支出,哪怕是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文联,也渐渐感到了它的“不能承受之重”。

行业云平台

  打开文联系统信息化建设新思路

  实际上,这种“不能承受之重”不仅仅是文联系统内部面对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共同面对的问题,只不过对于经济条件不怎么优越的文联系统而言,更加明显而已。而时至今日,云计算技术已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随着近年来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在应用层面的不断探索和具体落地,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都在积极建设云平台,依托于互联网向整个社会开放提供云服务,即人们称之为的社会化“公有云”服务,如谷歌、亚马逊、百度、阿里巴巴、盛大等等。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和行业机构为降低组织内部IT成本,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则开始建立“私有云”来整合资源。

  作为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单位,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基于信息化建设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当前先进技术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也迅速集中力量搭建起了自己的文艺云平台,这是中国文联推出的文艺界目前唯一一个实现IaaS级云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的云平台,是文艺行业的第一朵“私有云”。

  有了这一云平台,对全国文联系统而言,以上所提到的技术人员缺乏、经费紧张等信息化建设面对的现实问题都变得不再“无计可施”。因为经过物理基础设施准备、虚拟化环境部署、云管理环境架设、旧有业务系统迁移等建设环节之后,今天的文艺云平台已经通过检验具备了两大基础服务能力,能够直接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首先,对于专业技术运维,文艺云实现了云平台环境下所有资源的统一监控和管理维护服务。文艺云平台可以面向各级文联组织提供信息化建设所必须的硬件基础设施资源的低成本快速交付服务。在云平台上,文联组织只要成为用户,就可以很方便地享受平台上提供的硬件资源服务,不再需要单独高成本投入购置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也不用再关心IT技术、资源部署、系统或平台的运维问题。在文艺云平台上,用户可以自助式地申请虚拟主机服务和虚拟数据中心服务。利用审核通过的用户账号登录文艺云平台,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根据业务需要以“订单”的方式选配CPU资源、内存资源、网络带宽资源和存储资源来“构建”自己理想的虚拟主机,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主机数量和主机上需预装的操作系统。这些“订单”会提交到系统后台由管理人员进行审核,一旦审核通过,“订单”中的硬件资源就会以服务的方式交付到用户手中。甚至,文艺云平台上还提供虚拟数据中心服务,整个申请流程与虚拟主机服务的申请流程类似,只不过虚拟数据中心服务申请“订单”的最终清单中不是一台台虚拟主机,而是CPU、内存、存储等硬件资源的数量清单。审批通过之后,申请单位就会拥有自己的一个小型云平台,可以为单位内各部门再继续提供虚拟主机服务。硬件基础设施的搭建,通过文艺云平台就可以如此便捷地完成。换句话说,作为用户的文联组织完全不需要建立自己的硬件技术维护团队,只需提出应用要求,低成本共享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的技术维护服务即可。

  其次,在压缩成本上,文艺云平台服务比传统的建设模式迈进了划时代的一步。云平台可以利用计算虚拟化技术、虚拟化网关等技术将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服务器和存储系统整合起来,实现资源统一监控管理,而这使得管理人员对硬件资源的管理变得透明,可以随时“装配”出理想的虚拟主机,从而让计算资源等硬件基础环境的提供变得“立等可取”,大大加快了信息系统部署效率,缩短了系统实施周期。更重要的是,云平台可以让资源按需分配、弹性扩展,在某个文联组织的信息系统或应用平台建设之初,不再需要预先留出应用峰值时期都能满足负载需求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而是提供一个“基本够用”的硬件资源配置,当出现应用高峰时再随时动态扩展硬件资源。这就意味着大大减少了闲置硬件,同时有效降低了机房能耗等所有联动成本。换句话说,即使文联组织的经费异常有限,在信息化建设上也未必就和以前一样“说不起话”了,因为按照传统建设模式根本望尘莫及的事情,今天通过云平台已经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的“门槛”。

  再次,在信息资源共享上,通过文艺云平台可以有效消除全国文联系统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促进资源共享,有效缓解各级文联组织信息资源建设人力不足、难以快速见效的问题,助推各级文联组织在信息资源建设上能迅速上规模、见成效。文联系统组织规模庞大,各自建设必然会产生“数据封闭”,进而形成信息孤岛。以前信息孤岛形成的具体原因自然很多,现在的信息化建设要做的是如何逐步解决和避免信息孤岛的形成。一方面以后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要从全局出发,进行顶层平台架构设计;另一方面要建立平台间、系统间的信息交换的渠道。信息交换正是消除信息孤岛、完成信息资源共享的本质实现方式。当下,信息交换已基本不可能采用异地人工拷贝数据如此低效地运作实现,信息资源依赖网络实现转换交换才是必然。这其中旧有数据做交换前要先依照应用系统间的“约定”格式进行转换,新建系统的信息数据则要按照应用标准进行存储以方便实现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最关键的一步在于通过网络进行交换,不管是通过服务接口调用还是通过其他方式上传下载都必然占用网络通道。因此,就网络上的信息交换而言,运行于云平台上的应用会更容易实现数据共享。建在各自本地的应用系统之间要实现信息交换需借助于互联网链路来实现,抛开安全不说,交换数据需穿行于多家运营商的网络链路上、经过众多的中间网络设备,网络传输效率可想而知,而且会较频繁地占据网络带宽;此外各文联单位的出口网络带宽也大小不同,交换效率注定不高。而文艺云上的信息交换则便捷得多,这是因为云上应用间的信息交换走的是云内网络,这为信息交换提供了便利的通道,而千兆接入万兆骨干的设计,也使得信息间的交换变得极为稳定和高效。换句话说,文艺云平台一开始就彻底规避了用户的“信息孤岛”走向,能使平台建设和内容资源建设快速见成效。

  网络数据安全

  文联系统“私有云”服务的独特优势

  如今云计算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公司以及联通、电信等大型网络运营商也都在提供云服务。对文联组织而言,他们当然能够很方便地提供“云端”服务器和存储,而且价格也不会过高,那么,中国文联推出的文艺云平台,最独特的优势又体现在哪里?

  其实答案十分明确,即有效规避采购社会化云服务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风险。众所周知,不论是互联网“大佬”还是网络运营“巨头”,他们的服务都属于社会化“公有云”服务,而“公有云”服务是“跑”在公共互联网上的,面向的也是非特定人群。实际上,自大力提倡和施行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后,很多单位都在慢慢尝试使用“公有云”提供的服务,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试点推动自身电子政务系统转向云端。但采用社会化云服务势必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包括业务安全、数据安全难以监管控制、难以互操作和移植等问题,所以中央出台一系列措施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其中也专门严格规定要加强采购社会化云服务安全管理。不久前,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在与某全国性文艺家协会合作共建协会官方网站过程中,即发现该协会旧有官方网站为在外托管系统,租用某知名互联网公司所提供的“公有云”上的虚拟主机,而当中心工作人员前去了解网站系统运行和部署环境时,原来服务方负责维护人员却已几度易岗而难以找到。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当该协会要求拿回网站内容数据时,被告知服务方不提供数据库数据。如此知名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还出现这种问题,“公有云”服务存在的数据安全问题便可想而知了。

  而中国文联推出的文艺云平台,则属于文联系统内的“私有云”,提供的服务“跑”在组织内部局域网或是做了逻辑隔离的网络线路上,只向文联系统组织内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云服务。这无论是从网络安全性上还是服务专业性上而言,都较之“公有云”服务优越得多。诚然,“公有云”服务近两年发展较快,“私有云”在应用的广泛性上与之相比的确还存在一些差距,但是中国文联推出的文艺云平台作为文艺界固定的硬件环境资源服务平台,其可靠性和数据安全性显然毋庸置疑。

  目前来看,文艺云平台在全国文联系统信息化建设中解决了现实的瓶颈问题,打开了客观的发展空间,起到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接下来,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在云平台的建设和运维上将会再度发力。首先,在现有硬件资源量的基础上进行硬件扩容以更有力满足各级文联的资源需求。其次,云平台二期建设将会探索PaaS(平台即服务)级服务,努力把应用程序的运行资源和开发资源通过网络交付给用户使用,这里面包括应用开发环境、数据库资源、中间件资源等。从而,通过PaaS云服务的建设,为各级文联组织在软件开发、应用搭建上再助力一把。另外,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将进一步提升云环境的安全保护等级,使每一个“跑”在文艺云上的应用都能受到高等级保护。同时,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也将大力推广云平台的应用,力争推动各级文联组织信息化建设快速高效发展。

 

版权所有 ©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 邮编:100083
中国文艺网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