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丽娅: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精神,在生活中历练自己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刊发时间:2018-07-02   作者:佟丽娅

 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精神,在生活中历练自己

佟丽娅(中国视协理事、青年演员)

我和牛犇老师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颁奖礼上刚刚见过。当时,我从牛犇老师手里接过奖杯和荣誉证书,特别激动。我从牛犇老师手里接过的不只是奖杯,更像是一个接力棒,一种力量的传承。

我上台之前,大屏幕播了一段视频。视频里牛犇老师戴着党徽到医院看望自己的入党介绍人——96岁的秦怡老师,牛犇老师握着秦怡老师的手一直说着“非常感谢你,这是我的一个心愿”。秦怡老师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相信你能做得很好。”两位老师眼睛里闪烁的光是那么有力量,当时我连同台下坐着的青年演员们都闪烁着泪光,很感动,很震撼,也在这一刻更加明白了薪火相传的意义。

秦怡老师不久前还出演了《妖猫传》,牛犇老师也依然活跃在大小屏幕上,田华老师刚刚的诗朗诵也让我热泪盈眶。让我们看到了艺术是会让人永远年轻的,看到了老一辈艺术家的执着和坚守,看到了艺术生命可以通过我们塑造的一个一个鲜活的艺术形象得到无限的延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牛犇老师的信中说,牛犇老师将“为人民创作作为人生追求”,“塑造了许多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艺术形象”。是的,老艺术家们经历过苦难的岁月,有着面对生活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向上向善的艺术追求,我们需要从他们手中接过的,不仅仅是表演艺术的传承,也有作为演员的担当。而我们也应该时刻记住,比技艺更重要的是艺德,比艺德更重要的是肩上的责任。而为人民创作就是我们演员的首要责任。我们在这样一个时代如何创作隽永的文艺作品?这是我们共同的思考。文艺作品应该来源于人民的生活,只有找到源头,我们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我是生活在新疆的锡伯族人。父母亲都是新疆文联的文艺工作者,我从小就听说很多艺术家会去基层慰问演出,到昆仑山,到阿拉山口最深处的哨卡。那里环境十分艰苦,可能哨卡只有两位战士,但他们也会拿出最好的状态为战士演出,把正能量传递给我们的边防官兵。我很感动。

后来我加入了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的大家庭,得到了许多下到基层的机会。去年7月,我和文联的文艺志愿者们一同到三沙慰问驻岛官兵。他们常年远离家乡,守护我们的祖国,守护着美丽的边疆,用年轻的肩膀扛起了时代的重任。能为三沙的战士们送去一份欢乐,是我的荣幸,也是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责任。今年2月,我跟随中宣部、中国文联组织的文艺小分队去陕西铜川,为当地小学捐赠书籍,为铜川百姓送去了新春的祝福。我们在一个红军小学里跟孩子们一起交流,他们会认真地看我们带去的书籍,即使条件艰苦,他们依然能够快乐和积极地学习,我也从孩子们身上获得了很多力量。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的走进群众,才更深刻地体会到文艺志愿者的真正责任,进一步了解到演员有自己的使命,被观众喜爱的同时,应该以身作则,多去做一些温暖人心的事情。

其实,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深入的体验生活,表演本身就需要扎根生活的沃土,在这样的近距离接触和观察中,汲取创作素材和灵感,把点点滴滴的感受提炼成为自己的专业素养,努力推动文艺创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电视艺术工作者,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去还原角色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细节,赋予角色真实的魅力,这样的“真实”来源于人民,文艺工作者就应该始终和人民群众连结在一起。

从各位老艺术家们身上我看到了很多闪光的精神品质、看到了榜样的力量,无形中对自己的提升很大。其实我身边也有很多青年演员朋友们很有爱心和责任感,也都和我说过,想要为社会做点事情,希望组织上以后可以给我以及我身边那些有爱心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更多的学习机会,参加这样的学习教育活动,也希望在文联的组织下,通过自己微小的力量带动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在一起,把老一代艺术家的精神传给下一代,还要始终和人民群众连结在一起,永远服务于人民,“深学笃用,担当作为”,坚持不懈地用文艺的力量把真善美传递给更多的人。

 

版权所有 ©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 邮编:100083
中国文艺网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