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电影人牛犇入党:60余年执著追求的背后,是“党员”两个字的分量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刊发时间:2018-06-29  

83岁电影人牛犇入党

60余年执著追求的背后,是“党员”两个字的分量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影演员剧团演员牛犇,最近刷了很多年轻人的屏。这是因为不久前,上影集团在沪主办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2018我的电影党课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这位83岁高龄的电影人与几位上影集团的青年电影工作者一同庄严宣誓,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拍电影是为了人民,我也是干革命的”

其实,牛犇参演的第一部电影,就同革命结了缘。1946年,年仅11岁的牛犇参与沈浮导演的抗日题材电影《圣城记》演出,从此开启了自己电影艺术的人生。1952年,牛犇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相继参演了《海魂》《沙漠追匪记》《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牧马人》《泉水叮咚》《飞越老人院》《邹碧华》等脍炙人口的影片,并先后荣获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第6届、第20届、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以及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等荣誉。

牛犇从青年时期就树立了一定要跟党走的信念,尽管并不是党员,但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初到上海时,牛犇只有17岁,还是个没有选举权的孩子,但他知道,是共产党救了中国,于是认准了跟共产党干革命的道理。“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我就是上影的小青年,必须要求进步。我儿时失去父母,到上海又远离亲人,靠的就是组织。”1952年,牛犇到北京参加电影《龙须沟》拍摄时,有人告诉他,“拍进步的电影,就是干革命”。牛犇这才知道,拍电影是为了人民,自己也是干革命的。

牛犇执著追求的背后,是“党员”这两个字的分量。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未满18岁的牛犇就听过上影厂老书记丁一讲的党课。从那时起,他就立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同路人。“我接受党的教育已经有60多年了,中间从事了各种各样的创作工作,也经历过很多艰苦的岁月,但自己的这个信念一直没有改变。”牛犇表示。

演完电影《邹碧华》递交入党申请书

退休后,牛犇依然积极参加上影集团和演员剧团的各项活动,时刻牢记自己曾许下的诺言,不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近年来,在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多个重要讲话,看到国家各方面事业发展在党的领导下愈发欣欣向荣之后,牛犇入党的信念更加强烈了。“不管组织上对我考验的时间有多长,我都不会计较,而且一点儿都不气馁,因为党的考验是永远的。”

2016年,上影集团投拍影片《邹碧华》,牛犇饰演一位到法院上访的老人,戏份并不多,却借由这一人物折射出邹碧华法官的亲民和负责。在收集事迹资料时,剧组发现了邹碧华生前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生活的世界本来就不完美,但正因为它的不完美,才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我们的存在才有价值。”牛犇听了这话,顿时眼眶通红。庆祝杀青的时候,他正式向剧组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很快,牛犇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与很多年轻电影人一起参加了上影集团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牛犇的两位入党介绍人,是德高望重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和上影集团党委书记任仲伦。1982年,在合作拍摄3集电视剧《上海屋檐下》的时候,牛犇就曾向极为敬重的电影艺术家秦怡表达过希望她当自己入党介绍人的愿望,秦怡欣然应允。时隔多年,秦怡真的成了牛犇的入党介绍人。她说:“牛犇是个好同志,我愿意做他的入党介绍人,我相信他会做得很好。”牛犇在心底向秦怡做了一个许诺:“我永远都不会让你失望,我会不断努力。”

经过两位入党介绍人的推荐、引导和组织的严格考察,今年5月底,上影集团党委和上影集团演员剧团党支部正式决定接收牛犇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并决定于6月举办入党宣誓仪式。进入上影厂66年,从事演员行当72年,牛犇从未在电影开拍的前夜紧张过,但在参加入党宣誓仪式之前的那个晚上,他竟然失眠了。“都说人生最大的两件幸事,是金榜题名和洞房花烛,但对于我来说,即将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是一生中最大的幸事。”

将身体和脑袋转向生活

不久前,牛犇参演的公益电影《因果启示录》上映,影片从百姓身边的小事出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弘扬了社会的主旋律和正能量。多年来,牛犇始终坚持演出充满正能量的影视作品。“我选戏一直坚持一个原则——每当接到一个剧本,首先要衡量的是它对社会的效益是什么?有正面的影响力吗?有社会效益的,不管有没有酬劳、酬劳多少,我都会去演,因为这是在为整个社会作贡献;相反如果没有社会效益,你给多少酬劳我都不会去演。”

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后,牛犇决定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党员,无论做事情还是搞创作,都不仅要体现个人的好恶,更要对整个社会、对观众负责。我过去是这么做的,今后更要这样做,因为我是一名党员,我有责任。”

谈及当下的影视产业,牛犇表示好的时代会鼓舞更多好的作品诞生,但影视工作者们不能被眼前的物质利益所迷惑,而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传统。“最近有观众反映,有些影视剧不如过去的作品好看,我想这可能跟一些创作者脱离生活搞创作有关。”牛犇表示,“党一直在教育我们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懂生活,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你只有将身体和脑袋转向工农兵,才能写好工农兵、演好工农兵。”

牛犇举例说,上影演员剧团就有很好的创作传统。“当年我们团里有大批文艺工作者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孙道临、铁牛等大艺术家都去了,有些同志甚至牺牲在了战场上。这些前辈是我们的榜样,因为他们永远都站在生活的最前沿。”牛犇认为,“十七年”期间诞生了一大批优秀革命战争题材影片,与文艺工作者在战斗一线的生活、工作经历息息相关。“比如一向擅长演出知识分子形象的孙道临,之所以能在《渡江侦察记》中演好、演活一名战士,就是因为他真的上过战场、体验过战士的生活。”

“我已经80多岁了,为党工作的时间,就算不睡觉也不会太长,所以一定要珍惜。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得更加有意义。我也深知,自己虽然年纪不小,但对党的认识还很少。在我有生之年,愿为党的电影事业,也为中国共产党努力地工作,最终成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人。”在入党宣誓仪式上,牛犇激动地对台上和台下的党员们说道,“我终于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你们的同志了’!

 

版权所有 ©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 邮编:100083
中国文艺网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