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疆锋

   刊发时间:2023-06-06  

学习简历

1992.9-1996.7,喀什大学(原喀什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

2002.2-2004.7,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

2004.9-2007.7,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

2014.9-2015.8,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

工作简历

1996.7-2002.2 ,新疆库尔勒市巴州二中,语文教师。

2007.7-2009.7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09.7至今,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2016),院长助理,中国文艺评论(首都师范大学)基地常务副主任。

科 研 成 就 及 所 获 奖 项

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文论、青年文化、媒介文化等领域,主要成果及贡献如下:

一、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从事学术研究,为中宣部“马工程”系列教材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

2009-2021年先后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宣部重点教材《文学理论》(修订版)课题组和《西方文学理论》(初版、修订版)课题组的核心专家和“马工程”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论史》的外审专家,多次参加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的调研活动。

二、科研成果突出,形成鲜明特色。

长期跟踪研究青年文化、网络文艺、影视文化,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出版专著4部、译著3部,相关著作(含译著)有:《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2012)《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表征与透视》(2016)《体制的后果:中国现代文论的构型》(2019)《张扬、反叛与复归——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化运动》(2009,2017)《亚文化:风格的意义》(2009)《亚文化读本》(2010)《通过仪式抵抗:战后英国的青年亚文化》(2015)等。近年来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光明日报》《文艺争鸣》《文艺理论研究》《青年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担任教育部人文发展报告《文化研究年度报告》执行主编(2011-2018),论文《通向及物的现实主义》《文化发展的辩证法—改革开放40年中国青年文化回顾》《中国青年文化的当代版图》等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中国网络文学理论评论》(2020、2021)等转载。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

三、科研成果获得积极的社会反响。

被北京文联聘为2021年、2022年度签约评论家。专著《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表征与透视》于2017年荣获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啄木鸟杯”“年度优秀文艺评论著作”奖,被终评专家认为“是集中深入研究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的开拓性、突破性专著。”《中国现代文论史》(四卷本,本人承担第三卷《体制的后果:中国现代文论的构型》)于2021年1月获得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论文《“唯流量论”必须退场》获中国评协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优秀短评奖。

 

 

版权所有 ©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 邮编:100083
中国文艺网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