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探索“文旅融合+艺教结合”的发展新路径——重庆杂技艺术团艺术研学教育项目观察

   刊发时间:2019-12-25   作者:中国艺术报 王琼

“谁说马戏城只是看表演的地方?在重庆国际马戏城,孩子们可以亲自体验转碟、晃管、抖空竹、舞流星等杂技项目,在互动课堂上熟悉杂技道具、了解杂技文化,甚至把杂技带回家。 ”近日,记者跟随来自重庆南岸区怡丰小学的1100余名师生,在重庆杂技艺术团演员的带领下走进重庆国际马戏城,体验杂技项目,学习魔术表演,观看杂技剧《大禹》 ,在沉浸式的艺术研学教育活动中切身感受杂技的魅力。

重庆杂技艺术团团长陈涛介绍,这是重庆杂技艺术团在新一轮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以重庆杂技艺术团为师资主体,以重庆国际马戏城为研学平台,以杂技剧《大禹》为主打剧目,通过“现场观演+教学”“互动体验+学生自学”“跟师指导+沉浸式研学”的方式,一体化、全流程为中小学生打造的艺术研学教育项目,旨在通过普及、推广杂技艺术,提升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进而更好地推动杂技艺术与旅游市场的融合,开辟一条“文旅融合+艺教结合”的发展新路径。据了解,自2019年该项目启动以来,除节假日外,每天都有700至1000名中小学生走进重庆杂技艺术团和重庆国际马戏城接受艺术研学教育。

 

“寓教于乐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2019年以来,重庆杂技艺术团在进行驻场演出的基础上,着力打破文艺院团传统的发展模式,努力探索新的发展方向,通过融合院团资源和剧场资源,着力培育以剧院参观、传统文化教学、杂技魔术体验、观剧等为主要内容的杂技艺术研学教育基地。

在教学内容上,重庆杂技艺术团为研学教育量身打造了主修教材,并推出了大型3 D杂技剧《大禹》 。 《大禹》以历史故事“大禹治水”为主题,用杂技语言讲述了大禹排除万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在观赏精彩的杂技表演的同时,被剧中主角家国天下的情怀、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正如陈涛所说,“ 《大禹》是一台将中华民族经典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与当代高科技元素结合起来的大戏,它用高难度的杂技动作、炫目的舞台效果吸引观众的眼球,又让观众在回肠荡气的故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

在具体的课堂设计上,重庆杂技艺术团经过长期调研考察,结合中小学各年龄阶层的实际,开发了30余个以杂技、魔术为主的研学课堂,以丰富的课程设置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其中,互动式教学是研学课堂最主要的特色,学生们不仅可以聆听杂技教师教授杂技技巧,还可以自己动手,使用杂技道具进行简单的杂技表演。“一上午的课堂实践,孩子们能体验上十种杂技基础技巧,就连老师们也被吸引,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来。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的工作则是让孩子们在研学活动中玩得高兴的同时,了解和学习传统杂技文化艺术,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应该说,寓教于乐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陈涛说。

在教学师资的配置上,重庆杂技艺术团以现有的专业杂技演员为教师班底,固定设置20名专业演员为前来研学的中小学生授课,同时还设置了10名杂技演员作为候补,以“固定+灵活”的方式,保证研学教育师资力量充足。

重庆杂技艺术团副团长汤荣华介绍,“把杂技带回家”也是研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剧团开发了多种杂技道具、衍生产品,作为奖励研学课堂孩子们的奖品,让孩子们把杂技艺术带回家。汤荣华说,学生们把杂技道具带回家后,不仅可以自学,还可以给家人表演和展示,有效地传播了杂技文化,“可以说,研学平台既丰富了学校的美育教育、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也为培养新一代杂技艺术的接班人打下了基础”。

 

推动文旅融合背景下院团的可持续发展

重庆杂技艺术研学教育项目开辟了一条“艺教结合”的新路子,给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课外活动课堂,成为学校美育的鲜活载体,与此同时,在研学教育过程中,很多孩子的想法、建议也给重庆杂技艺术团的创作、重庆国际马戏城的表演提供了新思路、新点子。汤荣华举例,杂技剧《大禹》中的水幕布景,原来只出现在主舞台上,后来采纳研学学生的建议,改为可移动、可变换的前置水幕布景,舞台的实景感、现实感大大增强,“以研促创、以创促研,构成一个良性循环,大大提升了重庆杂技艺术团的创作能力” 。

同时,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市场、适应社会、适应当下观众群体需要,重庆杂技艺术团把研学教育与“文旅融合”结合起来,将文艺创作和旅游市场对接,每次研学活动后,都会给孩子们赠送一张家庭观剧优惠券,从而通过孩子带动父母、家庭,实现“1拖2全家出行, 1次研学带动无数次观演” ,打破了传统的剧院售票模式;同时,加强与旅行社合作,建立“亲子游”项目,吸引大量游客来到重庆国际马戏城,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重庆杂技艺术团自2011年转企改制,一直在深化改革的路上不断探索。未来,我们将通过重庆杂技艺术研学教育项目的牵引,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破解院团生存、发展难题,不断赢得院团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陈涛表示,下一步,重庆杂技艺术团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切实加强重庆杂技艺术研学教育基地建设,提升杂技艺术研学教育项目的龙头示范效应,带动和支撑重庆杂技艺术团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进一步做实基地,深化团场合一,开拓研学新思路,延伸研学新产业,为提升重庆国际马戏城影响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进一步优化研学,夯实专业队伍,一方面,鼓励、吸引更多专业演员,特别是优秀青年演员担任研学老师,另一方面在研学教育中注重发现杂技尖子,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争取吸纳一批参加杂技专业培训班,为重庆杂技专业人才的梯队建设提供后备力量;进一步创新机制,创新运营模式,继续开发‘1 + 2’‘亲子游’等模式,不断培养杂技艺术传承群体和观众群体,让重庆杂技艺术团艺术研学教育项目更广泛地发挥作用,更有效地服务社会。 ”陈涛如是说。

主题推荐/

 大事记/

中国杂技大事记

2020年

2020年7月31日 《中等职业学校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杂技专业课教学指导意见》网络专题培训班线上开班

2020年5月23日 以网络展播形式,中国杂技家协会开展“‘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主题活动

2020年5月4日 黑龙江省杂技团有限公司获第22届黑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集体”

2020年2月18日 安徽省杂技团《徽风皖韵•顶板凳》获第九届西班牙国际马戏艺术节“银象”奖

2020年2月17日 中国杂技家协会代表团赴西班牙出席赫罗纳“金象”国际马戏节

友情链接

全国文艺家协会

中国作家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中国杂协网 中国视协网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 中国文艺志愿者网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网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联系我们

北京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B座4层    100083        电话: 010-59759502  网络技术: 010-59759511

京ICP备15001910号-1 版权所有:中国杂技家协会 技术支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