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匠心筑梦谱华彩,凝心聚力再征程
——记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

   刊发时间:2019-09-30  

龙都秋来风景异,杂技花开别样红。值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于9月16日至9月26日在河南省濮阳市成功举办。

本届杂技艺术节本着“杂技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办节宗旨,以“襄杂技艺术盛举,庆新中国70华诞”为主题,设置河南省濮阳市主会场,北京、上海、重庆、河北承德四个分会场。在11天时间里,五个城市同期联动,声势浩大,为全国杂技界构建一座展示自我风采、彼此沟通了解、推进杂技文化事业发展的桥梁。充分彰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杂技界在党的领导下开创杂技事业新局面、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坚定信心,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国杂技艺术创作实践的最新优秀成果。

中国杂技艺术节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杂技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杂技交流展示平台,是全国杂技艺术领域规格最高、影响最大、水准最高的艺术盛会。

9月16日至26日,在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的主会场濮阳,以及北京、上海、重庆、河北承德四个分会场,来自全国的13台新创精品杂技剧目和1台涵盖杂技、魔术、滑稽节目的晚会进行了展演。这些作品创作主体广泛、题材丰富,艺术手段多样、风格鲜明,体现出中国杂技剧目创新创作一路攀高走强的蓬勃发展态势。

在开幕式上,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排的杂技剧《战上海》,拉开了展演序幕。《战上海》是为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创作的,该剧以解放上海战役为故事线索,通过正面战场和地下斗争两条主线交替展开,首次以杂技的艺术手段和舞台样式来全面展现“上海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整个剧目采用了17个保留和新创节目,涵盖杂技、魔术、滑稽等形式,创新了9种全新的表现方式,并在杂技技巧、道具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创新,以海派杂技富有惊险和张力的肢体语汇,艺术化地再现了70年前“上海战役”的壮烈场景。

由南京市杂技团带来的大型红色杂技剧《渡江侦察记》,改编自1954年的同名电影,熟悉的红色故事,全新的现代演绎,以杂技动作描绘红色精神,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快速切换的舞台节奏、让人屏息的高难杂技,形成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赢得观众阵阵热烈掌声。

两部红色杂技剧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而大型情景杂技剧《江湖》,则让人感受到杂技的厚重历史传承。该剧以吴桥杂技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吴桥杂技从无到有、从谋生手段到艺术表演的蜕变,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

聚焦主业,守正创新。中国的杂技艺术在这个跨界混搭大融合的时代,始终以杂技艺术为核心、与其他艺术门类紧密融合,形成后现代新型的综合艺术模式。广大杂技界从业人员在守正的同时,牢牢抓好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为驱动,以融合赋动能,抓发展,谋未来。

由江苏省杂技团精心策划打造的中国首部杂技与古典文学诗词歌赋相融合的杂技剧《小桥·流水·人家》,有机融入了白居易《忆江南》、刘禹锡《竹枝词》、张九龄《望月怀远》等中国古典诗词歌赋的意境,以及杆技、空竹、绸吊、软钢丝等高难惊险又不失细腻柔美的杂技技巧,赋予单纯技巧的杂技以性格、情感、风韵、意义以致灵魂和生命力,极具江南风情及南派杂技特色,是“一部用杂技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经典剧目”。

沈阳杂技演艺集团的大型杂技剧《炫彩·中国》,定位于国际市场,全剧以“炫彩大美”为主题,将杂技与戏曲、国画、诗赋等元素结合,每幕都用不同色彩呈现独特的中国韵味,唯美、浪漫、娱乐、惊险的舞台呈现,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作为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唯一一台杂技晚会,《杂技欢乐秀》荟萃了近年来各杂技院团的经典节目,十人舞幡表演、蹬伞、国家一级演员刘全和刘全利两兄弟的滑稽表演…,90分钟的演出时间里,观众们的掌声不断,笑声不断。

在本届杂技艺术节上,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的杂技剧,让人耳目一新。银川杂技团带来的《岩石上的太阳》以贺兰山岩画文化为创作元素,不仅有柔术、绳技、顶碗、滚杯等经典杂技技巧,也有大飞轮、蹦床等现代新型创意表演,同时,还创新融入了时下流行的平衡术等技艺,展现远古时期岩画艺术与现代杂技艺术的激情碰撞。

本届杂技艺术节唯一冰上杂技剧目《冰秀·寻梦》,是黑龙江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创编的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冰秀”品牌结合黑龙江地域特色,将冰上运动与杂技艺术结合在一起,演员通过冰上杂技、冰上特技、花样滑冰、冰上舞蹈、冰雪时尚运动等元素,演绎出冰上杂技秀的灵动与精彩。该剧自9月16日在濮阳首演以来,吸引了上万名观众观看,场场爆满,展示了具有黑龙江地域特色的冰上杂技艺术魅力。

先锋魔术互动剧《我是谁》,深度跨界魔术、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国最好笑的魔术剧”。在90分钟的演出时长里,魔术巧妙融合动作片、爱情片、搞笑片以及穿越片,令人拍案叫绝的情节设计,实现魔术与实验性戏剧的碰撞。

闭幕式上,由河南省杂技集团带来的杂技剧《水秀·龙石》,为本届杂技艺术节展演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作为一台屡获国内外大奖的精品杂技剧目,第6次改版的《水秀·龙石》紧扣时代脉搏,提高舞台的综合呈现能力,创作出引领大众文化认知、回应人民心灵呼唤、通过杂技语言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精品剧目。

在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期间,来自国内16支杂技团体的720余名演职人员,奉献了37场代表中国最高水准的杂技剧目及专场演出,共有5万余人次观众现场观看演出,通过《中国杂技》公众号直播观看58万余人次,全部网络观众达330万人次。这些优秀剧目,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国内杂技剧创作的最新优秀成果,在技巧之外的美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的开拓上丰富广阔,在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呈现上从容自信,充分彰显了杂技工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期间,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副主席赵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文,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以及全国各杂技院团校的200余位嘉宾汇聚濮阳,一起共襄盛举、共赏杂技艺术。

本届杂技艺术节期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杂技成就展如约而至。本次展览分为“历史足迹 奋斗历程”、“抒写时代 铸就辉煌”、“金菊绽放 再谱新篇”三大板块,用珍贵的历史图片、详实的数据资料,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杂技艺术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广大杂技工作者在回顾历史中增加自豪感、在展望未来中增强使命感。

深耕内容,厚植产业,杂技节举办期间,来自法国、美国、蒙古、乌克兰、立陶宛等国际杂技界专家与国内杂技界权威人士汇聚一堂,举办了中国杂技剧创新创作研讨会、中外杂技艺术交流座谈会等活动。与会人士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杂技艺术创新创作、引领杂技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中外马戏交流合作进行了深入而卓有成效的探讨。

作为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17日上午,中国杂技交易博览会启动仪式在濮阳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隆重举行。中国杂技交易博览会是我国首个以杂技交易为主题的大型博览会,博览会集全国优秀杂技剧目展、金奖节目展、杂技魔术道具展等于一体,打造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专业化的国际贸易服务商、国际贸易服务支持商交流、展示、交易、合作平台,使其成为杂技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杂技行业交流盛会。

杂技交易博览会共有30多个国家参展,有20多个优秀杂技剧目、各种杂技魔术道具参展,此次展览对促进杂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在项目签约仪式上,以色列FGK制作公司、墨西哥B计划娱乐和展览公司、芬兰魔术协会、秘鲁好莱坞娱乐公司、保加利亚快手魔术、俄罗斯“艺术+”公司等,分别与河南省杂技集团、濮阳杂技艺术学校签订巡回演出、剧目打造、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协议。第四届杂技艺术节期间,洽谈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额161亿元。根据交易会洽谈成果,其他签约项目将在会后陆续进行。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杂技艺术经过岁月的积淀,经历时代的熔铸,终于有了今天的一片华彩、一片丰收。匠心筑梦谱华彩,凝心聚力再征程。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是全国杂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力创新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是杂技艺术队伍的大阅兵,是向祖国和人民的倾情献礼!

新时代波澜壮阔,新征程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响应党和国家的新要求,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紧紧围绕“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大力弘扬传播中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创作出更多富有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杂技艺术新高峰!

 

主题推荐/

 大事记/

中国杂技大事记

2020年

2020年7月31日 《中等职业学校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杂技专业课教学指导意见》网络专题培训班线上开班

2020年5月23日 以网络展播形式,中国杂技家协会开展“‘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主题活动

2020年5月4日 黑龙江省杂技团有限公司获第22届黑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集体”

2020年2月18日 安徽省杂技团《徽风皖韵•顶板凳》获第九届西班牙国际马戏艺术节“银象”奖

2020年2月17日 中国杂技家协会代表团赴西班牙出席赫罗纳“金象”国际马戏节

友情链接

全国文艺家协会

中国作家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中国杂协网 中国视协网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 中国文艺志愿者网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网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联系我们

北京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B座4层    100083        电话: 010-59759502  网络技术: 010-59759511

京ICP备15001910号-1 版权所有:中国杂技家协会 技术支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