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陈青:用好互联网+,开启文艺发展新天地

   刊发时间:2017-11-29  

用好互联网+,开启文艺发展新天地

上海市文联

 

一、互联网+文艺发展的美好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渗透到各行各业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倡导“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又在2016年12月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上要求新形势下的文联“深化改革、加强引领、加强联络、增强本领、加强沟通,把文艺战线的力量发动起来,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作能量激发出来,推动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这为市文联树立“互联网+”理念,整合现有媒体资源,运用新兴传播手段,提升宣传服务能效,实现服务对象从“家”“者”到“界”的延伸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建网、占网、用网”正成为文联工作的新引擎,利用好网络工具,将给文联的工作带来诸多新机遇、新气象——

1、打破内外壁垒:

对内,利用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特征,打破各协会间的壁垒,加强沟通协作,借网络实现对艺术家需求的更精准对接;对外,与更多优质平台合作,推进文联信息整合与权威发布,提升创新和服务能力。

2、延伸服务手臂:

借网络凝聚更多艺术家以及体制外的艺术工作者,激发艺术家参与文联建设的自主性、积极性,让他们在文联网上“筑巢”,并借此推动文联群团改革工作,拓展文联服务范围:从“家”、“者”到“界”,并使文艺惠及更多的普罗大众。

3、升级文联功能和形象: 

借用互联网平台,将各协会的工作内容纳入到文联整体形象构建中,各具特色、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同时与更多平台、机构跨界合作,提高文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人人可以发声的互联网时代,紧贴时代需求,依靠互联网发出响亮、有磁性、更亲和的声音,避免被边缘化。使文联的传统的形象有提升,在新时代有新诠释。

4.助推文艺理论和创作: 

借互联网平台更大力度地推人推作品,包括网络文艺精品;推动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两翼齐飞”。

5. 提高引领和传播效能:

改变以往比较传统、单一的宣传手段,借用新兴媒体,以亲和的、接地气的方式,服务大众,引领文艺生活,加强与各类人群的互动,提高文艺传播效能。

 

二、上海市文联“互联网”工作情况回顾

上海市文联的官方网站——“上海文艺”网于2012年上线,文联的官方微博“文艺上海”也于同年10月正式启用。此外,文联各个协会也已借助互联网开展工作。到2017年10月为止,上海市文联15家协会建立网站的有9个,占60%,主要功能为:发布信息、在线报名、大赛征稿评选等;建立微博的协会有5个,占33%,主要功能是协会工作信息发布。

建立公众微信号的有13个,占87%,分别是音协、剧协、美协、书协、影协、曲协、摄协、译协、舞协、民协、艺联、杂协、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要功能是推送信息、互动交流、开展征集活动。

此外,各协会还利用其他网络方式开展工作,这些方式包括:建立微信群;借助其他网络平台进行活动直播;开设微店;制作微电影等等。

尽管如此,在各协会新媒体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信息资源来单一,各艺术门类间互联互通不够,线上线下活动结合不够充分,影响力有待扩大等等问题。我们认为,上海市文联互联网+文艺可拓展、可夯实的空间很大。

为做好“互联网+文艺”这篇大文章,给文联工作找到新的引擎,上海市文联从2016年年底开始,就对系统内互联网利用情况、需要调整和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2017年3月,上海市文联第一期“中青年干部研修班”开班,第一个调研课题就是《互联网+文联——打造文艺创新与共享的新阵地》,3个月后,一份依据充分、内容详实,观点鲜明的调研报告出炉,内容指向明确:必须加强互联网文艺建设,在文联层面,集合网站、微博、微信、协会网络资源,集成优势,建立媒体中心,加大对新媒体的建设力度。

2017年年中,上海市文联党组牵头,成立 “媒体中心筹备工作推进小组”,9月,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筹)主要工作人员就位,一场新媒体建设的战役正秣马厉兵,吹响集结号。

 

三、以微信公众号为突破口,打造文联媒体新阵营

2017年国庆假期后,“上海文联”公众微信号上线试运行,这是上海市文联筹备成立“媒体中心”后的一个重要举措。筹备中的媒体中心,融汇上海市文联现有的三家期刊社,加入一家以出版图书为主业的事业单位,同时联合文联网站和微博,进行内容采制、推送。意在连通线上和线下,联合各文艺家协会,联系文艺家、文艺工作者和普通文艺爱好人士。

为什么选择微信公众订阅号为突破口进行媒体整合?

首先,微信公众号这个新兴的互联网移动端具有使用的普遍性、便利性、亲和性。其次,在实践中,它已经被证实具有影响力大、传播效能好、针对性强的特点。

在上海市文联各协会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中,微信公众号的使用率也最高,除发布协会信息外,一些协会还开展线上征集活动,上海市书协曾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举办“青少年春联微信展”,社会反响热烈,共吸引参展选手1166人,累计投票195万次,活动网页访问总量高达820余万人次,取到了很好的成效。

微信公众号的活力也得到了初步的证实。运行一个多月来,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在内容上,做到有自己的视角和解读,有态度、有观点、有服务。同时,注意时效性、原创性。关注的内容不仅涵盖所属15家协会各艺术门类,而且还延展到大文化领域。在语言上、形式上,运用潮流文化一些手段,图文、音视频结合,吸引力和粉丝粘度在增强。

内容的丰富性、手段的多样性、话语体系的风格变化,使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吸引到了传统的文联会员,也圈到了众多社会人士和年轻粉丝。在仅仅利用腾讯微信平台发布,没有进行后台技术开发的前提下,一个月内,粉丝数增加2千余人。点击数最多的一次超过10000+,阅读数5000+以上、2000+的也有好几篇。

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试运行不久,适逢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们先后适时推出了6篇与盛会相关的文章,在文艺界引起了关注; 10月底开始,为期10天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画展”在市文联的举办,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展览,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是文联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微信公众号在十几天的宣传报道中,以不同形式、不同视角,不同重点,连续推送了18条推文,解读、互动、赏析、导赏、评论等等内容连发,不仅吸引了粉丝,各类媒体也纷纷转发、引用。

时代的召唤、公众的需求,正是文联微信公众号生存、壮大的沃土。

 

四、让互联网+文艺 成为文联工作的新引擎

目前,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后台技术开发已经箭在弦上:

我们将建立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的新媒体矩阵,将所有协会的公众号纳入其中。我们将在网上实现会员缴费、艺考报名、辅导等诸多服务功能;也会在网上举办导赏、互动、投票、观赏、沙龙、公开课等活动项目;新的创意、新的理念将在互联网+的平台上不断得到实现、展示。

微信公众号是上海文联以“需求”为导向,利用互联网+拓展文艺工作的一个突破口。“突破口”可打攻坚战,但要攻城略池让战果全面开花,必须各兵种合众连横,才能书写鸿篇巨制。

在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筹)的架构中,新媒体将是文联传播和拓展服务功能,连通大众的主阵地。它具有“中央厨房”的功能,既调制文艺内容,又向社会配送文艺资源,传播和扩大文艺的影响力,使文艺与日常结合,让大众有文艺的获得感。

在新媒体的分工上,网站是我们开展专业工作的重要界面,它更具权威性、全面性;微信公众号是开向社会、联通社会的一个重要门户,它更具时效,亲和力强,有融合性;“文艺上海”微博的粉丝数已近5万,它是短平快的信息联合体,是文联重要的信息发声和与网友沟通的渠道。

今后,我们还将利用网络资源,推动文艺创作,开展文艺评论。上海市文联现有的平面媒体也将在互联网的大潮中,适应形势,合理调整,扩大网络传播影响力。

互联网+文艺有很多值得开发和利用的空间,上海市文联在工作中也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我们将戮力前行,主动迎接时代的召唤,以人民的需求为工作指引,在实现服务对象从“家”“者”到“界”的延伸过程中,让“互联网+文艺”成为文联工作的新引擎。

上海市文联2017年11月28日

版权所有: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联系方式:(010)64810112   (010)64812337

邮箱:wywcmgs@126.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