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协“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原创内蒙古题材舞蹈作品展演举办
舞出新时代中国舞蹈“蓝蓝的天空”
马头琴低回宛转,长调悠远高亢,倾诉着草原儿女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12月12日,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共同主办的“蓝蓝的天空——中国舞协‘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原创内蒙古题材舞蹈作品展演”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举办,或挺拔英武、粗犷豪放,或欢快灵动、温婉柔美,11个蒙古族舞蹈作品风格各异、特色鲜明,舞出马背上的民族淳朴的民风和新时代豪迈的风采。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副主席赵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以及白淑湘、冯双白、罗斌等中国舞协负责人,中宣部有关方面负责人,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机关各部室、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观看了演出。
怀着无比激动、兴奋的心情,青年舞者们踏上去往内蒙古采风的大巴,旅途一路颠簸,却深深陶醉,不觉中,哈达已挂于颈间,身置碧草蓝天之下,大家尽情地舞着,跳着。忽然,昂首之间仿佛看见振翅飞舞、翱翔长空的鸿雁,那是舞者无比敬重与缅怀的“东方舞神”贾作光!于是,舞者们仿如与先生共舞,硬腕、抖肩、马步,原来先生从未走远……群舞《我们看见了鸿雁》,以“深扎”内蒙古采风团的现实经历为视角,采用戏剧式与心理式结构并存的处理方式,用蒙古舞与现代舞语汇相融合的肢体语言表达采风真实感受,致敬一代舞蹈大师贾作光先生。展演以这样一个厚重的作品深情开篇,让人们看到艺术的延续与精神的传承,也让人看到原本相去甚远的艺术与现实,只在咫尺之间。
没有见惯了的、符号式的顶碗舞、筷子舞,不见无意义、没来由的情绪舞、炫技舞,舞台上,以儿童视角抒写当代草原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小巴特尔与喜羊羊》,表现牧民奉献大爱养育自然灾害受困孤儿的《国家的孩子》,演绎人将生命交给马背、马将忠诚献给主人的《战马》,表现追寻鹿的足迹的鄂温克人也在追问未来的《寻鹿》,诠释游子思乡之情的《老家有座蒙古包》,回溯内蒙古人民生态、回归民间舞蹈的《希格希日——独树》,通过对老去的民间长调艺人的情感刻画呼吁非遗保护的《老雁》,描绘草原沙漠化呼唤环境与文化守护的《最后的牧歌》,以额尔古纳河流淌着的不老传说追寻精神图腾的群舞《额尔古纳河》,展现草原红色轻骑兵乌兰牧骑不变的坚持的《在路上》,题材丰富、手段多样。作品集结了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北京、辽宁等多家高校院团等单位,聚集了阿格尔、吕梓民、苏娅菲、柯书剑、丁然、田露、张国忠、呼格吉勒图、王玫、胡尔班阿勒·塞力克、呼拉来·马合沙提、王舸、沙呷阿依、沙呷俊楠、谢飞、张珅等舞蹈创作者。
“我记得那里绿草如茵,我记得天苍苍,野茫茫,可是当我真的走近它,为何看不到想象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最后的牧歌》编导、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王舸这样表达到科尔沁草原的采风感受。“我的创作表面上是关注环境的保护,实际希望观照文化的保护,游牧文化是这个民族的命根子,蒙古族如果失去了牧场,就失去了游牧文化。”作品中,沙漠化中的草原子女落寞前行,手中徒留马鞍,只有一个孩子手中紧握一只玩具马……王舸说这是他给这个作品种下的希望,“一个民族,有梦想才会有未来,那个孩子一直怀揣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梦想,那是所有向往美好生活的草原人的希望!”作为展演总导演,王舸感叹,“其实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不仅人民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人民,只有更好地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才能创作出有真情实感和人文情怀的艺术作品,这是此次‘深扎’从采风到创作最深切的感受,也是展演最核心希望表达的,把向人民学习的结晶反馈给人民!”“只有真的走进去我们才能知道,哪里是英雄上马的地方,哪里是艺术家应该出发的地方。”正如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道出的创作真谛,继2016年至2017年中国文联、中国舞协开展了“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系列主题实践采风创作活动,组织一批中青年舞蹈编创人才深入西藏自治区各地考察创作取得成功,收获诸多优秀原创西藏题材舞蹈作品后,今年6月,中国文联、中国舞协又一次开展“深扎”活动,组织舞蹈编导深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通辽等地开展采风创作活动,再次发力。科左后旗、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多彩的民族生活,绚丽的民族文化深深触动着艺术家,挥别草原与雄鹰,留下蜿蜒曲折的足迹后,他们投入了紧张的创作。然而一切并不简单。“藏族舞蹈相对容易突破,蒙古族舞蹈全国都跳遍了,创作已经泛滥了,各种各样的作品都出现了,你们拿什么去见父老乡亲?公式化、模式化、千人一面的东西,怎么出新?只有出奇兵、出奇招、出奇色!”冯双白在采风团回来后首次创作会上就这样警示编导们。
一次次推倒重来,一遍遍打磨修改,从策划、采风到选题、创作,从评审、答辩到复审、考核,中国舞协组织的专家组从始至终跟踪创作过程每个环节,一点一点指导,一轮一轮推进,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把握每个作品的创作流程、意义导向,一切只为了提升创作的艺术品质。
“较之西藏主题两年的‘深扎’采风创作,这次只用大半年时间或许难免有差距,但在创造性方面做出了成效,实现文化多样性的表述,没有拘泥于对蒙古舞风格和语言的认识,而在观念层面大胆向前走,展演作品呈现了这样的态势。”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表示,蒙古族舞蹈在中国舞蹈界独领风骚几十年,在此基础上能取得一点点突破性进展都实属不易,此次创作实现了寻求突破的初衷。同时,罗斌指出,现实题材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方向,也是舞蹈界多年来较为缺乏的一个创作短板,是当下要攻克的难题和应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舞蹈一直坚持中华传统文化当代表述的重要实践,只有脚踏实地“深扎”,实现对生活的挖掘才能完成艺术的深度诠释,这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使命。
“展演以反观的方式探索民族舞蹈继承和发展,在这些青年编导的创作中,我们看到了可喜的苗头,正如展演的主题‘蓝蓝的天空’,取自《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第一句,既代表蒙古族文化和诗意气质,也是我们创作心向往之的一种理想,希望舞蹈创作能够经过努力,向这首歌般的经典品质不断靠近,跑马放歌,舞出新时代中国舞蹈蓝蓝的天空!”罗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