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

浙江文联:服务新文艺群体的“横店经验”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刊发时间:2017-07-05   作者:余 宁 郑荣健 张志勇 何瑞涓

服务新文艺群体的“横店经验”

引子 他们还好吗?

他们在其中,他们在背后,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他们走在横店的大街小巷,他们多数都不是专业出身,却怀揣着对影视表演的梦想,涌进这个有着“中国好莱坞”之誉的镇子,追求着他们的远方。

他们可能只是银幕荧屏上的路人甲乙丙丁,却参与了4000余部影视作品的拍摄,见证了中国影视业发展20年的历程——从电影《鸦片战争》《英雄》《投名状》,到电视剧《甄嬛传》《芈月传》《琅玡榜》,一部部享誉全国的影视作品背后,都留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谢晋、张艺谋、陈凯歌、徐克、陈可辛、郑晓龙、尔冬升等众多导演的创作,成龙、李连杰、张国立、刘德华、黄晓明、范冰冰、胡歌、杨幂等一大批明星的表演,都有他们不可或缺的身影;一个个票房数据和收视统计的背后,都闪动着他们的蒙太奇人生。

他们是“横漂”演员,一个平凡却又神秘的社会群落,一个从当群众演员出发、不断追梦逐梦的新文艺群体。他们的生活,或许摇摇晃晃,但始终风雨兼程。

他们造成了一种“横漂”现象,也为探索做好新文艺群体工作提供了“横店案例”“横店经验”——从工作上的服务、管理、维权,到学习生活上的协调、保障、提升,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个人都不必因为“漂”而顾虑重重,看到梦想照进现实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横店案例”“横店经验”从具体的管理探索,引发从横店、东阳到浙江省乃至中央有关部委的广泛联动,形成了新时期有关新文艺群体话题的深度梳理。

2014年起,从中宣部、中国文联到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联,再到浙江省相关文艺家协会、东阳市委市政府,围绕了解“横漂”现状、扶持“横漂”发展、制定和落实“横漂”政策、交流和推广“横漂”服务管理经验等,展开了频密调研和政策部署。

冬去春来,风行夏至,又有无数的剧组进驻横店,开机然后杀青;又有无数的影视剧拍摄出来,走进千家万户。那些“横漂”演员们,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带着疑惑、好奇和期待,本报采访组走进了横店。

上篇 我是路人甲

[初来乍到:“菜鸟”并非都是年轻人][1]

尽管赫赫有名,但是在地图上,横店并不显眼。

这个地处浙江中部东阳市的小镇,距离杭州、温州大约180公里。由于横店站点尚未建成,外地坐高铁到义乌后,来到这里大约还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到达横店时,正值雨后初霁,空气中带着南方特有的湿潮。在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门口,一群年轻人正在排队登记,其中不乏初来乍到、还拖着行李箱的。

当记者向一个穿瘦腿裤子的小伙子走过去时,他明显把记者当成了来做群众演员的新人。他靠过来悄悄地问:“要不要入群?不入群接不到戏的。”

记者装作不懂,问:“什么群?收费吗?”

也许是看出记者的警惕,小伙子不再搭话,上下打量了一会儿,才用看菜鸟的神情说:“你是游客吧?玩几天就走的,像你这样的多了,怎么样?要入群我拉你。”

记者继续问:“你有办法帮忙弄到戏?”见记者岔开话题,对“入群”没有积极响应,小伙子有些狐疑,站了一会儿,又到其他人中间去转,但看起来没有什么收获。

零散聚在演员公会门前的年轻人,没有多跟他搭话。这些年轻人多数20岁左右的样子,以男孩居多,也有女孩,有的排队,有的三两成群地低声聊天。一个女孩刚染了头发从外面回来,她解释,因为之前染了其他发色被拒绝登记,只好又染回了黑色。

这是发生在横店的无数场景之一。在此期间,记者尝试排队登记“混”一个演员证,结果因为没有暂住证、而办暂住证又必须先租房,迫于时间,只好作罢。

“到横店要想演戏,都要通过正式渠道,同时我们也会提醒大家,不要听信公会之外的其他‘门路’。”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副总经理周丰来并不讳言渠道“黄牛”。

按照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的工作程序,群众演员必须要有固定的住处,然后去派出所办暂住证,之后到演员公会注册登记,才能拿到进出景区拍摄的凭证——演员证。

至于群,则是群众演员日常报戏、接戏的微信群,群里有负责与剧组接洽、在演员中选人的管理人员。他们在演员公会里的正式身份,叫现场协调员,也就是演员们口中的“群头”。报戏的方式,就是现场协调员在群里通告,说某某剧组什么时间需要群众演员、要多少人、什么条件等等,然后大家就把事先做好的个人简历往群里晒,并等候“群头”的通知。

记者了解到,只有完成了上述所有环节,在横店的群众演员生涯才算正式开始。但是,“菜鸟”并非都是年轻人。2015年,胡志拥来到横店时已经64岁,是“横漂”演员中年龄最大的。他原本是黑龙江省北大荒文工团话剧队专业演员,拥有正高级职称,拿过全国小品大赛金奖。他向记者回忆起刚到横店时的情景——听说某宾馆来了剧组,他兴冲冲跑了过去,满怀期待地给人递上简历:“我是国家一级演员。”“哦?国家一级演员?”胡志拥连忙点头。“回去,排队。”对方的迅速变脸,瞬间把他打懵在那里。

随着专业底子的优势逐渐显现,加上这个年龄段的演员不多,一年后,胡志拥就成了特约演员。他经常扮演的角色,多是稳重的长者、朝堂的大臣,要求台词浑厚有底气。“刚到这里,人家不了解你,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一步一步来。”胡志拥感慨。

这是新人入行的必经阶段,而更宏大的开始,则要回溯到1996年。

[前世今生:20年发展,注册“横漂”达48000多人][2]

“横漂”演员的出现和壮大,跟横店影视城的发展密切相关。

——1996年,著名导演谢晋在横店拍摄电影《鸦片战争》,横店建造了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景区。以此为起点,横店影视城开始建设。

——1997年,为拍摄历史巨制《荆轲刺秦王》,横店建造秦王宫景区。

——1998年,建成香港街、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景区。

——1999年,建成江南水乡景区。

——2002年,又相继建成了12个影视拍摄基地。

——2003年,横店开始组建演员公会,为“横漂”演员提供规范化的管理和服务,当年注册演员达数千名,出镜群众演员和特约演员近70000人次。

——2004年,时任国家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实,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梁平波为浙江横店授牌,宣告中国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正式成立。随后,横店影视产业更加大踏步地向前发展,迅速崛起。

……

20年过去,横店影视城已建成20多个影视拍摄基地,实验区也逐渐成为集影视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区。2016年,经过13年运营的经验积累,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在东阳市民政局完成注册。

在拍摄众多影视作品的同时,横店逐步形成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产业链各环节的影视工作者的聚集。其中规模最为庞大的,就是被称为“路人甲”的群众演员。

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注册登记的“横漂”演员达48000多人,常年活跃在横店的大约6000到8000多人。“拍摄旺季,每天都有200多人到演员公会登记,总人数达40000多人。”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黄阳明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如何做好服务管理工作,成为重要的课题。

“仅2016年,演员公会就向各个剧组提供了57万人次的演员。”周丰来透露,近年来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投入百万余元,开发了功能完善的“横漂”计算机管理系统,把在册“横漂”的姓名、联系方式、照片、特长等信息一并纳入,并开放外部端口,方便剧组从系统中筛选演员。薪资结算方面,也由公会统筹服务,将剧组方面提供的酬劳每月分两次打入“横漂”个人账户,实现工资不拖欠,较好地保障了“横漂”演员的权益。

[路在脚下:不想当明星,也可能是好的群众演员][3]

对许多人来说,群众演员是一个陌生的群体。

人们记忆中最励志的案例,是曾经“北漂”的王宝强。但“横漂”演员被人们广泛了解,不得不提到尔冬升导演的电影《我是路人甲》。

2015年,这部由“横漂”演员主演的电影在全国上映,把“横漂”一族的酸甜苦辣完整地搬上银幕,也让“横漂”生活首次全方位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一个来自东北雪乡的年轻人,带着家人的牵挂,满怀期待地来到横店,经历了苦闷与彷徨,邂逅了友情和爱情,也看到了周围人的艰辛、苦痛与挣扎,却始终以积极向上的精神,追寻着自己的梦想……真实的故事,本色的表演,甚至角色都用了演员的本名,深深地感动了全国观众。

“要想在横店漂,第一法则就是省,第二法则也是省。”电影《我是路人甲》里沈凯的话是大多数“横漂”演员生活的真实写照。一位街边小卖铺的老板娘告诉记者,她家楼上有8个房间出租,住的全是演员,都是一帮年轻的孩子,哪里来的都有,租金一个月750元。因为收入有限,许多刚到横店的年轻人选择了合租。虽然条件差,但还能够承受。

在横店,群众演员的“位阶”分得很清楚,从群众演员、群众特约到小特约、中特约、大特约,由低到高,不同的身份标定了不同的取酬标准。记者了解到,从小特约开始,价格就能开到三五百,会有台词;到了大特约,基本已经是角色演员了,一天能到三五千。

来自河北的武李明今年28岁,曾经在电视剧《我是红军》中饰演刘东。他对自己的境况还算满意:“现在我只接特约,有台词,后边能留名字。”

朱佳籍贯黑龙江,如今家在杭州,原本学的药剂专业,到横店已经一年多了,虽拍了100多部戏,但至今收入仍只维持在一个月1500元左右,几乎是“月光族”。

“我们跑群众,赶上淋雨了,加10块钱,还有就是丧气活儿,比如躺死尸、戴白花等等,再加10块,一般有戏的情况下,一天也就80块钱的样子。”朱佳坦言,这还是能够接到戏的情况,倘若接不到戏,就会过得更辛苦,有的人不得不跟家里要钱。

来自广东惠州的曾曾到横店四个多月,按横店标准“已经算是老人了”,她自称是群众特约。因为懂书法和古琴,也当手替,一次收入从三五百到八百不等。

在“横漂”演员的行业链条里,多数是像朱佳这样跑群众的。

朱佳告诉记者,女孩子更不容易,因为戏少,不像男演员那样,一打仗就是大场面,需要很多人。“我们主要就是演宫女、丫鬟,还有就是路人,在街上来来回回地走。其实挺不容易的,你得会走,不能抢了主角的镜头,也不是直愣愣地走,你得走之字形,否则就会挨骂。”虽然很辛苦,朱佳显得很乐观,也很有心得。“我就是喜欢跑群众。”见惯明星之后,原本为追星才到横店的她,现在哪怕来了大腕也撼不动她,也无意去应酬拼命奔特约。自认为条件一般,朱佳成为横店不多见的不想当明星的群众演员,俨然是“横漂”界的奇葩一朵。

[酸甜苦辣:拿不到薪酬的情况已不可能发生][4]

暮色渐暝,灯火初上,横店渐渐热闹起来。

对于大多数“横漂”来说,收工时间从无定准。为了跑戏,凌晨起床或深夜收工是家常便饭。夜色掩盖了颠倒的生物钟,但短暂的闲暇还是有的。

到了夜晚,“横漂”广场是他们常去的地方。在“大妈”广场舞风靡全国之际,横漂广场却创造了一个别处难得一见的景观。在宏阔回荡的音乐节奏中,年轻人踩着舞步,忘我地在广场中跳舞。没错,就是广场舞。

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演员服务部是他们的又一去处。这是“横漂”演员成功报戏后等剧组接人的地方。谁要是报上了戏,“群头”会让演员到这里来等。

服务部约莫200多平方米,一侧墙上贴着电影《我是路人甲》的宣传海报,另一侧贴有到横店做群众演员的图示指南。里边摆有若干桌子凳子,还有台球桌。

记者来到这里时,里边各桌已经聚拢了不少人,聊天、打牌、下棋或者围观支招,也有的坐在那里安静地等候。目光逡巡了一番,看不出是否有专职管理人员。

刚走进来,就有人冲记者喊:“新来的吧?”

记者有些诧异,发现是一位大约五六十岁的大叔,便答:“嗯嗯,我新来的,有戏吗?”

周围有人起哄:“看你就不是演戏的。”

一个在门口溜达的“光头”告诉记者,尽管未必叫得上名字,在横店混的几乎都打过照面,都算得上是熟脸儿,不是你晒得不够黑,你整个气质就不像是混这一行的。

横店原先并没有这个服务部,演员们接到戏后,就在车来车往的路边,三俩成群坐站不一地等剧组的车来接。赶上刮风下雨,人们常常狼奔豕突,四散躲到路边商铺住家的楼檐下,秩序很乱,有的演员得在深夜或凌晨等戏,安全隐患可想而知。

“后来我们觉得有必要把这个事管起来,改善条件,保障安全,于是就设立了演员服务部,供大家等戏使用,并且布置了一些娱乐设施供大家消遣,平时也可以作为休息场所。”在接受采访时,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国强介绍。

一年365天,横店几乎每天都有10个以上的剧组在拍戏,最高峰时同期拍摄的剧组更是多达四五十个。因为剧组流动性大,过去曾经发生过剧组跑路、演员拿不到钱的情况。

“这种情况现在已经不可能发生。”周丰来透露,通过演员公会,群众演员演完戏后,每天都会有单子,到发工资的时候,钱会自动打到他们的账上。

[低到尘埃:只要肯吃苦,机会还是有的][5]

对于“横漂”演员来说,等戏是一门技术活。有的老“横漂”往往会跟新人面授机宜,要积极,要勤快,哪怕没有报上戏,也要多出来碰运气,因为总有演员报上戏后不来或来不了的情况,剧组为了补缺,就会现场抓人。那被抓到的,就被称为“捡到了鸽子”。

在横店,不管老人新人,几乎都有“捡鸽子”的经历。

进景区拍摄,才是劳累的开始。先是紧张的化妆,按照朱佳的说法,“有的化妆师挺粗暴的,把你的脸掰过来,拿刷子“唰唰唰”几下,接着就是一顿扑粉”。然后就是候场,有时候等一天,也未必能赶上拍自己的戏,比如主角没来,或者天气原因。曾经有演员因过于疲惫睡着了,睡坏了妆饰,或者拍戏忙乱弄丢了饰物,最后不得不赔钱。

“有的剧组很霸道,明明只值几块钱的东西,会让你赔个几十甚至几百的,你不敢顶嘴,只能去找‘群头’,看能不能帮说说话,有的群头还是挺替你说话的。”朱佳说。

在采访过程中,一些演员描述了在横店的部分经历——

“在拍片过程中,剧组是不允许随便拍照的。开始有的新人遇到明星很激动,但哪怕远远的想自拍带上个影子,如果被发现了,轻则警告你删除,或者没收手机等结束后你找‘群头’要回来,赶上粗暴的,啪地就把你的手机摔烂,然后丢给你二百块钱。”

“如果有戏,群头电话打到你这里,哪怕再累,哪怕是凌晨三点钟也得出工,你只能说‘行,好的’,否则可能就意味着,你以后再也接不到戏了。”

……

在各个剧组里,群众演员向来被认为是弱势群体。为了出人头地,更多的人选择低到尘埃里,所以并非不可忍受。“只要肯吃苦,机会还是有的。”这是老“横漂”对新人的普遍忠告。朱佳坦言,因为有演员公会,如今群众演员的待遇已经好了很多。

下篇 梦想和远方

[政策扶持:让更多的人“漂有所属”“漂有所成”][1]

连续多年,浙江省领导多次到横店调研,提出关爱好“横漂”、管理好“横漂”、留得住“横漂”,着力把横店打造成为“横漂”追梦圆梦之地,为加强“漂”族管理服务做出样板。2016年,浙江省各级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扶持“横漂”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横漂”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一系列加强“横漂”服务管理的政策。

其中,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扶持“横漂”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到要“切实做好扶持‘横漂’发展工作”,包括“提升‘横漂’管理服务水平、畅通‘横漂’职称的晋升通道、提高‘横漂’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完善‘横漂’保障举措、鼓励成立‘横漂’关爱帮扶基金、将‘横漂’纳入文化人才培养计划、构建‘横漂’成长通道、鼓励‘横漂’互动创业、加大‘横漂’宣传推介力度、加强‘横漂’党组织建设”等10个方面。东阳市出台的《关于做好“横漂”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对相关政策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强化服务保障。

“东阳市每年还拿出12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加强‘横漂’管理服务工作。”黄阳明说。在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的走廊里,悬挂着“横漂风采”“横漂培训”“横漂关爱”等多个宣传展示,清晰地呈现着横店服务“横漂”演员的成功经验。

作为全国唯一的非营利性群众演员服务组织,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现设有专业演员经纪10人,主要负责为剧组找人、为演员找戏,协调处理剧组和“横漂”的矛盾纠纷,维护“横漂”合法权益等工作。记者在演员登记处看到,墙上挂满了优秀群众演员的信息。

据了解,演员公会每年都会举办“横漂”才艺大比拼活动,为“横漂”演员搭建影视专业才艺展示平台。演员公会还与地方电视台合作,举办“我是‘横漂’”综艺选秀节目,开设周赛、月赛、年度决赛,共组织海选3次,吸引300多名“横漂”演员参赛。组织“横漂”演员参加横店集团举办的职工运动会和明星公益活动比赛,年底召开“横漂”年度总结表彰,对优秀“横漂”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包括让“横漂”享受东阳市荣誉市民待遇、为获奖选手提供优先推荐到剧组拍摄和免费到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进修的机会。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演员“漂有所成”,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为“横漂”演员开展了各类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2015年以来,已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83期,受训人数达到11000余人。有的入区企业也积极参与,与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组织“横漂”开展后期制作培训。除了提供“演”的平台和通道,横店还与腾讯公司签约合作,共同打造横店腾讯众创空间,吸引微电影、手游、网络直播、文创等泛娱乐企业入驻,现已有3家网络直播、演员经纪公司入驻,为“横漂”演员提供创业发展平台,开辟“横漂”演员创业新途径。在清明上河图路的“横漂”产业特色街区,由“横漂”演员开设的影视公司如今已有30多家。

2013年,东阳市成立横店影视产业协会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包括以服务“横漂”党员为宗旨的“横漂”党支部,今年“横漂”党支部书记还被选举为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此外,还有1名优秀“横漂”演员被推选为浙江省第八次文代会代表、6名优秀“横漂”演员被推选为第十四届浙江团省委委员和候补委员人选。横店还与有关方面协调,积极推荐“横漂”演员参加各级文联组织,如今共有27名“横漂”演员成为了浙江省影协和省视协的会员。

“漂有所属”“漂有所成”,正一步步地在横店成为现实。

[蓝图布局:为“漂有所愿”提供产业支撑][2]

“横漂”广场原本并不起眼。它的“崛起”,有点像鲁迅所说的路,不过是因为聚集的人多了。2015年,横店镇对广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和环境美化,并在抬墙上刷了“漂在横店,梦在远方”几个大字,成为横店为“横漂”托举梦想的真实写照。

从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门口望去,不远处有一个圆硕巨大的建筑矗立着,那是横店影视城的第17号摄影棚。细雨飘忽,记者跟随管委会的工作人员穿梭于各个建筑之间。“这边是影视器材基地,那边是道具仓库……”工作人员不时地给记者介绍。

“横店强大的影视产业发展规模,为‘横漂’追梦圆梦提供了美好愿景,成为吸引‘横漂’群体蜂拥而来的最主要因素。”黄阳明对横店的发展信心十足。以发展带动凝聚,让“横漂”演员“漂有所愿”,这也是“横店模式”的重要经验。

记者了解到,为了做大做强横店影视产业发展规模,横店重点在三个方面不断发力:一是进行基地化建设,二是推进产业化集聚,三是加强专业化服务。截至目前,横店已建成影视实景拍摄基地28个,摄影棚31座。影视产业发展带动影视要素互动流通以及影视文化和旅游产业全域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核多点”的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优惠政策各地都有,所以光拼政策肯定不行,我们拼的是政策+服务。”黄阳明介绍,为加强影视拍摄基地服务标准化建设,横店制定了《影视拍摄基地服务规范》,成立了电影电视剧审查中心、影视版权保护中心等服务机构,开展电视剧电影备案立项、审查、电视剧乙种制作许可证申请办理、版权登记保护,设立影视品牌指导站和影视文化产业研究院等服务机构,构建了涵盖影视剧创作、拍摄、后期制作、发行、演员经纪、人才培养等全产业链,创新打造了高效率、低成本的产业发展服务平台。

“今后5年我们还将规划建设50座,并在横店周边形成30余个影视外景拍摄基地。”朱国强说。如今,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入区企业数量达807家,通过各种形式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已达29家,入区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80.86亿元,形成了全国最为密集的影视产业集群。仅2016年,接待剧组数量和拍摄影视剧就增长到271个、48000多部(集),累计接待剧组1800多个,拍摄影视剧数量占到全国电影产量的1/3,电视剧产量的1/4,其中古装剧占到全国的2/3。

在横店影视城展览馆,一个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规划示意图简洁恢弘,而以中国地图为底、红色小点星罗密布的三维图示赫然标明:“横店电影院线旗下连锁影城已开业228家。”一个横店影视产业链的壮阔蓝图,正有条不紊地逐渐铺开。

[贴心服务:并非“江湖”而是“家”][3]

“网络上一些文章,把横店描述成了江湖或黑社会,这是不负责任、以偏概全的,给我们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朱国强无奈地抱怨并解释,尽管因为人流量大而带来管理上的压力,但横店各方面的配套服务正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在演员的职称晋升、生活待遇、保障帮扶、学习提升、投资创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横漂”演员都表达了类似的心声,希望在社会保险、落户安家、孩子上学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记者了解到,东阳市出台的《关于做好“横漂”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第五条“实施构建‘横漂’激励机制行动”中,提出“畅通‘横漂’艺术职称的申报渠道”“规划建设‘横漂’高端人才公寓”;第七条“实施落实‘横漂’关爱保障行动”中,提出“解决‘横漂’后顾之忧”和“构建‘横漂’医疗‘绿色通道’”等。说到这些内容,朱国强针对记者的疑问,做了详细的解答。

“鼓励‘横漂’购买商业基本保险,由政府部门同保险公司协商,专门开发针对‘横漂’的险种,并在保费上给予适当优惠。加强监管,促使演员公会和剧组共同为参演危险戏份的‘横漂’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完善‘横漂’医疗服务保障举措,在市级医院门诊开设‘横漂’高端人才‘绿色通道’,开通预约电话,提供专家门诊。每年组织医护人员对‘横漂’开展送医送药义诊活动。在‘横漂’集聚区加强卫生服务建设,在市第七人民医院开设‘横漂’心理咨询门诊,针对特殊‘横漂’做好相关工作,心理咨询费用减半收取。”

“有一个四川籍的演员,到横店已经很多年了,随着事业渐渐有了起色,后来把家人孩子都接了过来。开始孩子上学不方便,我们协调了有关部门,事情很快就解决了,现在一家人过得很好。”黄阳明告诉记者,东阳市财政落实的每年120万元专项资金,除了用于“横漂”企业帮扶和“横漂”培训提升、推介展示、才艺比拼等之外,在生活保障方面,还涉及到“横漂”过渡性住房、生活困难“横漂”及遇到突发事件的“横漂”的关怀救助等。此外,东阳市“夏日送清凉”“金秋助学”和困难职工救助等项目,也把“横漂”演员纳入进来。“因为‘漂有所属’,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扎根下来。”黄阳明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许多“横漂”演员来的时间不长或者很快就离开横店,并没有直接感受到更加“长远”的服务。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打交道最多的是演员公会,是“横漂”信息管理平台、“横漂”网站、“横漂”微信公众号和横店影视城经纪公司,但普遍反映如今横店各方面的管理服务做得越来越好,不再担惊受怕、顾虑重重。

曾曾到横店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漂”的经历还算顺利,平时除了喜欢读书,也像所有女孩那样爱上了逛街,聊到横店哪里新开了什么店,矜持也掩饰不了目光的兴奋。除了“横漂”演员常去的“横漂”广场每天晚上都是人头攒动、热闹喧嚷,在“横漂”集聚区的文化礼堂、正在探索建设的“横店书屋”等文化设施也渐渐成为“横漂”文化生活的重要去处。

[绽放多彩:横店从来都不缺故事][4]

横店从来都不缺故事,梦想就是故事的驱动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横漂”演员选择来到横店,有的人想当明星,有的人因为喜欢表演而淡然于惬意的群众演员生活,有的人因为好奇而想体验一番,梦想在这里变得朴实而回归本心,没有任何高下之分。

“在横店,一切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你可以去应酬、去打拼,也可以淡泊一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朱佳说,原先追星的梦想已经实现了,现在的日子虽然苦,但因为喜欢,还是很开心。横店不乏像朱佳这样的“横漂”,包括各地来的学生,逢假期到横店或体验生活或做社会实践,充满了“我的青春我做主”的洒脱。

当然,梦想总是多姿多彩的——

2007年,刘占领来到横店。长得一副枣核脸、尖下巴、高颧骨的刘占领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汉奸”。因为能吃苦、肯琢磨,尤其是“死”出了经验,刘占领很快就成了各剧组选角的“红人”。刘占领不知道自己饰演了多少个汉奸、多少回凄惨地“死”于刀枪之下。他的梦想,一度就是“想演一回好人”,却总是天不遂人愿,只好踏踏实实研究坏人怎么死,因为“坏人总是没有好下场”。随着逐渐走红,如今刘占领已演上了好人。

2012年,万国鹏从黑龙江来到横店,仅一星期就花光了身上剩下的400块钱。为了生存,他曾一度到甜品店、烧烤店、咖啡店打工,“一天仅靠几块面包度日”。因为出演电影《我是路人甲》中的主要角色,万国鹏很快就从“横漂”演员中脱颖而出。

2013年,原来学设计的邬影潇从一家杂志社辞职来到横店,不久就邂逅了同是“横漂”的、现在的妻子。2015年,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招募现场协调员,邬影潇等20名“横漂”演员入选;到2016年,邬影潇又从20人中被选为特约经纪人,不仅实现了从“横漂”到服务“横漂”的角色转换,也在这里真正地安家落户。

2015年,胡志拥来到横店后,随着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也开始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不仅买了房子,组织了铜管乐队,还教太极拳带起了学生。

“我现在不再跑群众了,一般只跑特约,偶尔会跟朋友一起拍微电影,现在网络平台那么发达,我想总是有机会的。”武李明看起来很活跃机灵,眉眼间透着英气,沉吟了一下说,“这边房价不高,我想在横店买了房子,过些年可以把父母接过来。”

[经验汇聚:有梦,故事就会生长][5]

早春三月,浙中地区气候适宜,新绿初绽。

2017年3月17日,时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来横店调研,此时距离她为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揭牌已过去13年,横店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调研的目的,就是了解横店服务“横漂”演员的经验,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服务新文艺群体的路径。不久之后,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和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也分别本着同样目的再次深入调研。

近年来,随着横店的迅速发展,其在“横漂”演员管理服务上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在实践中不断自我积累,也在上级部门的调研、梳理、总结和指导下不断凝聚沉淀。

2015年7月,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田宇原带领省文联调研组到横店专题调研“横漂”情况。同年8月,浙江省文联向中国文联、浙江省委宣传部分别报送了《关于“横漂”的调查报告》。同年9月,又向浙江省委宣传部报送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横漂”文艺群体工作的建议意见》,提出了服务管理“横漂”的10条建议意见。为此,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横漂”工作,要求制定出台加强“横漂”群体管理的政策性文件。不久,浙江省文联与东阳市委宣传部就文件的起草进行了专题研讨。

2015年9月,时任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来横店就“横漂”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同年11月,葛慧君来到横店,听取东阳市《关于扶持“横漂”发展的若干意见》起草情况汇报。

2016年1月,浙江省委印发《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关心支持基层演艺人员生活工作,制定鼓励‘横漂’发展意见。”

2016年4月,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文联联合印发《关于扶持“横漂”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得到了中宣部领导的批示肯定。同年6月,东阳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横漂”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

……

一系列的调研、研讨、座谈和频密联动,让横店管理服务“横漂”的具体举措逐渐地规律化、经验化,并上升为政策层面的指导,反馈落实到进一步的管理服务当中。在横店提供的一份《“横漂”管理服务任务分解清单》中,共涉及6大方面25个举措,包括实施加快“横漂”吸引集聚行动、实施助力“横漂”培育提升行动、实施加强“横漂”推荐展示行动、实施构建“横漂”激励机制行动、实施扶持“横漂”创业发展行动、实施落实“横漂”关爱保障行动等。有关“横漂”演员管理服务的“横店案例”“横店现象”“横店模式”,也逐渐成为备受瞩目、让各地频繁前来“取经”的“横店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加强联络,延伸工作手臂,加强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凝聚起来,不断增强组织吸引力。要增强本领,加强能力建设,强化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发挥在行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行业影响力。”当前,各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工作,积极探索管理服务新路径、新举措。

“横店经验”还在路上,但“横漂”演员离梦想不会太远。

因为有梦,故事就会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