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

四川省泸州市文联:文联工作的实践与创新

来源:国内联络部   刊发时间:2021-11-11  

近年来,泸州市文联工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亮点纷呈。

一、创新谋划方式,着眼长远布局、事业发展和工作安排

精心制定出台了《泸州市文艺事业 2020——2022年三年发展规划》,规划文联工作 2020 年重在搞点示范、建成框架,2021 年重在扩大成果、全面推进,2022 年重在深化成果、总结概括;提出“作品创作、协会建设、机关建设、社会影响”四个上台阶,制定“勇夺大奖、会员增长、名家鱼贯、改革做强、阵地完善、造血增强、干部成长、群众点赞”八项软目标。《规划》受到省文联和市委领导肯定批示。

二、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加强区县文联建设,通过向市委争取,协调区县党委,7 个区县全部成立文联,落实了编制、场地、机构。全市所有乡镇成立了基层文联组织,落实了兼职人员、场地、经费,20个乡镇有村社文艺小分队;在纳溪区试点,建立文艺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基层深入生活联系点,积极参与县、乡镇新时代文明中心实践工作;引导所属 12 个协会全部设立各类艺术专门委员会;对“文艺两新”进行大拜访、大调研、大联系、大遴选,发现发展优秀分子作为文艺志愿者协会的首批征选会员;积极促进青少年文联、企业文联的筹备成立。

三、创新协会换届工作,注入改革的活力

2020 年,市文联按照深化文联改革的要求,守正创新,全面完成换届任务。换届以“立新规范、选好班子、踏新征程”为目标。立新规范,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和依照章程治理相结合,理清文联管理协会工作项目清单,明确业务主管的内容和边界,保障协会依照章程进行自我管理;选好班子,就是坚持三个结合,即党的人事政策、民政部门的管理规定、协会的自治章程相结合,创作班子、经营班子、管理班子相结合,老、中、青相结合;踏新征程,即踏上培养新时代德艺双馨文艺人才、推出新时代高原高峰文艺作品、活跃新时代扎根人民文艺活动的征程。泸州市文联据此在省文联 2021 年初全委会上交流协会换届工作经验。

四、创新出作品、攀高峰机制,广泛调动文艺家积极性

市文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形成合力,对上,积极鼓励支持泸州文艺家勇夺四川省今年开始设置的 3个亿年度文艺奖励;对下,切实整合激励文艺创作的资源、资金、政策,形成了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文艺家的创作积极性。泸州市设立的每年 80 万元的作品扶持改为 3 年后集中奖励省级以上获奖作品;叙永县委给 9 个文艺家协会每个协会 5 万元激励资金;合江县委每年拨款 20 万元用于文艺奖励。培育金种子工程,从全市各文艺家协会里面挑选创作潜力显著的青少年文艺爱好者进行重点培养,共计 300 人。2020 年,四川省年度百家推优之中,泸州市文联一举摘取“5 金”,比2019 年翻了 5 番。2020 年,全市各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还获得国家级文艺奖 2 项、省级奖 39 项,参加国家级巡演 5 项、省级巡演 33 项。去年疫情期间,网上创作和展示出现井喷,第一季度达到 545 件。今年,市剧协打造川剧《赤水河畔》,再现红军四渡赤水的革命传奇故事,公演后引起轰动。

五、创新文艺大品牌建设机制,激励广大文艺家登高望远

市文联努力支持文艺家们崛起一群人、一代人的文艺高峰。一是经过调研和论证,首次提出了“中国赤水河画派、中国乌蒙音乐流派、中国长江诗歌带”等文艺品牌,在省委宣传部版权登记局成功登记,并报中央宣传部版权登记局备案。三个文艺品牌的定位是:作为一个文艺梦想去追寻,作为一杆艺术旗帜去感召,作为一项事业来继承和发扬。继承是追封前人、礼赞先贤、致敬前辈,发扬是扬弃选择、与时俱进、发扬光大。二是三条路子开展工作:资源调查、理论构建、实践推进,不断深化艺术探索,续推领军人物,续推代表作品。目前,已有江阳区政府、纳溪区政府、合江县政府等单位和文联签约,出人出钱,共同打造以上文艺品牌。届时,中国赤水河画派、中国乌蒙音乐流派将有覆盖川滇黔渝、双城经济圈的 14 个县区、6 个市州的美协、音协的广大文艺家,中国诗歌带将有上到青海、下到上海的长江沿线的诗人汇聚泸州,共襄盛举,搞群众喜欢的活动,创人民喜爱的作品。

六、创新活动机制,促进走基层走深走实

一是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以及重要时间节点,紧扣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广泛开展主题文艺实践活动,深入走基层。开展以“十个一”系列活动庆祝建党 100周年,其中纳入市委规划的“百名文艺家巡演在基层”,首演在酒业园区会展中心向园区企业演出,获得圆满成功。演出内容设计上体现了中共党史、泸州党史、泸州建设改革历史三史合一,围绕恽代英肖楚女在泸州、泸州起义、四渡赤水、三线建设、成渝经济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史实进行原创,得到市四套班子领导和企业观众好评。目前,已经演出 9 场次,观众两万多人。二是以门类齐全、人才荟萃、弘扬批评为核心,着力打造泸州评协全国模式,建立评协加 11 个协会、7 个区县文联即“1+19”联系机制、向协会派驻评论家机制、评论+ 理论 + 评选机制等等,探索实现文艺评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要求的路径,促进评协工作走基层不断走宽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