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

衢州市文联:实施“双百千村”文艺工程为乡村振兴赋能

来源:国内联络部   刊发时间:2020-12-03  

去年以来,浙江省衢州市文联立足繁荣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在衢州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支持下,创新推出“双百千村”文艺工程,即打造100个特色文艺村(社),组建100支文艺小分队,每年服务基层村(社)1000次以上。“双百千村”文艺工程,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种文化”上,用文艺的力量为乡村振兴赋能,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最大程度发挥制度优势,激发乡村文化发展潜能

一方面,坚持统筹推进。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将“双百千村”作为打造文化旅游“桥头堡”重点工程。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亲自挂帅,研究制定《衢州市“双百千村”文艺工程实施方案》,在全市文艺界组织开展“双百千村·文艺赋能”主题活动,采取“一年一考核、一季一点评、一月一通报”方式强力推动实施,由市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保障。加强基层文联组织建设,龙游县等地试点组建乡镇文联,开化县、常山县等地成立村级文艺协会。夯实基层文艺阵地,将文艺培训、展览展示、文艺演出等活动列入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村文化礼堂、乡村振兴讲堂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鼓励大胆创新。在突出村(社)特色的前提下,倡导服务模式不拘一格。江山市文联制定20个特色文艺村三年创建计划,明确创建特色门类,按照“一村一策”安排相关协会结对提升。市书法家协会组建30余支小分队,每支小分队2-5人不等,由省书协以上会员带队,通过书法艺术培训、专业辅导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乡村书法爱好者。争取省美协支持指导柯城区余东村制定农民画中长期发展规划,引进设立名家工作室,建成中国乡村美术馆,推动余东农民画创作持续提升。2019年12月,柯城区余东农民画进京展出;2020年9月,9件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农民画作品展,并举办“决胜全面小康”全国农民画研讨会,围绕农民画的创新发展及打造以余东农民画为主题的乡村未来社区等,探讨如何用文艺的力量提升乡村形象、振兴乡村产业、改变乡村生活、引导乡村治理。

二、最大程度发挥资源优势,增强乡村文化自我机能

一是严格共性要求。对特色文艺村提出“有领头人、有队伍、有场地、有活动、有制度”“五有”要求;对文艺小分队提出“要协会牵头、要定期活动、要确定规格、要合理安排”“四要”标准。常山县辉埠镇东乡村成立了农民书协,会员从开始的7人逐步增加到100多人,形成每周二、六在村书法苑练习书法的惯例。二是突出个性服务。由村(社)根据自身实际提出需求清单,市、县两级文联统筹资源,从艺术门类、工作目标、服务计划、师资要求等方面精准对接、量身服务。多年来,市、县两级音协力量下沉,帮助江山市大陈村在全国唱响了“村歌”,去年以来更是相继推出大型室外实景剧《你好,江山!》、音乐舞台剧《大陈见面》。三是唤醒文化基因。深入挖掘沉淀在民间的各类文化资源,全方位、多层次释放衢州文艺生产活力。常山喝彩歌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市、县两级民协帮助常山县打造喝彩歌谣传承基地,进一步弘扬喝彩歌谣文化。四是展示文化自信。组织开展“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家居”等系列文艺活动,鼓励农民写农村、画农村、拍农村,推选优秀作品参加全市及省以上书法、美术、摄影大展,并为浙江书法村——开化县徐塘村的15位村民在县城举办书法展。

三、最大程度发挥融合优势,提升乡村文化产业功能

紧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时代主题,加快推动文艺+民俗、文艺+旅游、文艺+城建、文艺+传媒等跨界融合,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价值魅力。目前,全市已命名21个特色文艺村(社),重点提升8个特色文艺村(社),覆盖书法、美术、音乐、摄影等艺术门类。龙游县毛连里村在村口、村庄主干道、村内重要节点,设置与茶灯戏文化、村庄人文历史等相关的墙绘、景观雕塑、茶灯戏微展厅,对“开茶园”“大补缸”等6个剧目进行恢复性挖掘,提升村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衢江区杜一村发挥传统非遗技艺资源丰富优势,投资4000多万元对杜泽老街进行改造提升,使百年老街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今年累计接待市民游客3万余人次。柯城区余东村大力发展以农民画为主的文化产业,余东农民画创作、美术工艺品制作、余东墙绘以及彩灯、竹编制作等从业人员达310人,农民画已成为余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江山市文联推动浙江省微电影大赛永久落户江山市耕读小镇,每年浙江省微电影颁奖典礼在此举行,并经常性举办全国、全省大型影视活动,助推影视产业发展。此外,依托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建设,对百里钱塘江沿线的主要特色文艺村(社)进行联合打造、整体提升,推动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实现了特色竞争、集聚发展。

(浙江省衢州市文联供稿,责任编辑:田恬,编辑: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