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

不忘初心,开拓民间文艺新境界——中国民协深入学习贯彻文代会精神

来源:国内联络部   刊发时间:2022-02-28  

2021 年 12 月 14 日,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12 月 17 日,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会议结束后,中国民协领导班子迅速在多个层面组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代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掀起了学习的热潮。
一、高度重视,迅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

一是组织协会工作人员迅速开展学习。2021 年 12月 23 日,中国民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文代会专题学习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会上,协会班子成员分别做了学习辅导,8 位党员干部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详细地汇报了学习感悟。

二是组织中国民协主席团迅速开展学习。2021 年12 月 24 日,中国民协召开中国民协主席团成员网络学习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主席团委员、书记处书记张雁彬,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等出席会议,中国民协主席团 15 名成员和协会班子成员全部出席。与会人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五个方面发表学习心得与体会。

潘鲁生指出,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做好民协工作。我们要加强队伍建设,坚持立德传艺,发展传承民间文艺、发展民间文艺的人才队伍。文艺发展需要人才,文艺传统的传承与文艺精品的创作离不开人才,我们的民间文艺事业不仅要关注民间文艺创作的有形的“物”,更要关注无形的品格、情怀和传承、研究、创作的“人”。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普及宣传和文化传播,加强协会的建设和职能发挥,全面推进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邱运华指出,总书记提出的这五点希望实际上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书写新时代正气篇的基本要求,用五个关键词概括,就是:时代、人民、精品、中国形象、德艺双馨。民间文艺界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认识,坚定立场,弘扬文艺正道,要结合民间文艺具体实际,以书写新时代新征程的文艺正气篇为己任,探索民间文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进一步深入研究民间文艺发展规律。要彻底摈弃那种远离时代主题、脱离群众生活、醉心商业运作、丑化传统审美趣味的习气,以全员培训、主题创作和评奖办节等工作方式,引导民间文艺创作和工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文艺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民协副主席赵世瑜表示,要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人民史诗是生生不息的,因为生活是生生不息的,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也是永世不绝的,所以它不仅是一种历史遗产,而是有生命力的、鲜活的,在变中延续的。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是关于传承的学问,因为传承蕴含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生生不息。

三是组织中国民协专业委员会、知名艺术家、新文艺群体迅速展开学习。中国民协组织筷子文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彩塑专业委员会、农民画研究中心等 20 多个专业委员会 400 多名专家学者、知名艺术家,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次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到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明。深刻认识到文艺要通俗,但绝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绝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效益,但绝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

中国民协理事、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会长陈礼忠表示,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要立足本职工作,扎根生活,用心、用情、用力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我带领学生探访三峡库区、去闽东的下党乡、深入到福建武夷山区,看到了乡村振兴,看到了中国乡村文明的复兴,看到茶农在乡村振兴的带动下过上了富足殷实的日子。为此,我用寿山石雕创了《三峡工程》《今日下党乡》《武夷人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铁经过我家乡》等富有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我既是一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又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授业教徒是我的职责。我希望与学生和社会共同成长。中国民协副主席、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元新表示,作为一名蓝印花技艺传承人,要以立体式的方法培养青年人,在社会、院校、家族、染坊中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我会坚持传播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研究、创新、传承四位一体的任务中,理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工作思路,真正将民间艺术保护好,发展好,传承好。中国民协理事、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馆艺术总监姚建萍表示,作为一名新文艺群体代表,将为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人民、弘扬工匠精神、传播中华文化而扎实工作、辛勤耕耘。要将个人创作与主题创作相结合,紧跟时代,守正创新,用一针一线表现伟大建党精神。

二、结合工作,广泛宣传文代会精神

中国民协公众号积极宣传第十一次文代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公众号于文代会期间开启新专题“聚焦第十一次文代会”,记录民协代表的心得感想。

从 2021 年 12 月 13 日到 12 月 17 日,已发布文代会相关稿件 34 篇,阅读量达 1.2 万人次。《践行文化使命繁荣民间文艺》《聚焦新时代新征程 做好民间文艺传承创新大文章》《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的文艺必须坚守人民立场》《民间艺术源于生活归于生活》《扎根民间沃土 坚持文艺为民》《人民是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向前发展的主体力量》《以历史主动精神奏响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凯歌》《在宏大历史观和广阔国际主义视野引领下推进新时代文艺事业的发展》《弘道化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开幕式讲话有感》等文章体现了中国民协代表团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高度重视。

通过学习,中国民协分党组、中国民协主席团、中国民协专委会、中国民协工作人员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精神,并把它积极落实到工作实践之中,为繁荣中国民间文艺事业,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中国民协供稿,责任编辑:柯洪坤,编辑:刘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