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

2021 全国“文艺评论两新”锦江论坛在成都举办

来源:国内联络部   刊发时间:2021-07-21  

吹响“文艺评论两新”集结号
——2021 全国“文艺评论两新”锦江论坛在成都举办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全党上下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和关于文艺评论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国文联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实施方案》和中国文联加强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以及全国文联“文艺两新”工作座谈会部署安排,团结凝聚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中的评论工作者,6 月 17 日,2021 全国“文艺评论两新”锦江论坛在四川成都开幕。论坛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委员会、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等承办。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中宣部文艺局理论文学处处长胡友笋,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粤春,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刘建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成都市文联党组书记宋凯,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杨晓雪等出席开幕式。徐粤春主持开幕式并讲话。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委员会成立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全国“文艺评论两新”代表、四川省文艺工作者代表、四川省市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代表,中央和地方媒体单位的记者等 130 余人参加了论坛活动。本次论坛以“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的时代声音”为主题,结合当前全国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的生存现状和发展情况,围绕新文艺群体评论的价值、生态、话语体系、文化治理以及新媒体语境下的新文艺群体评论表达与传播等内容和话题展开。参会代表开展分组研讨并审议锦江论坛倡议书,吹响了“文艺评论两新”的集结号。

一、“文艺评论两新”是“文艺两新”的重要方面军,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创造者、建设者、发展者和繁荣者

与会专家和“文艺评论两新”代表对此次论坛的举办表示高度肯定和赞扬。此次论坛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文艺两新”工作部署要求和全国文联“文艺两新”工作座谈会精神的一项直接举措,对搭建“文艺评论两新”有效发声平台,做好“文艺评论两新”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粤春指出,加强“文艺评论两新”工作,一要充分认识“文艺评论两新”工作的重要性,二要正确把握“文艺评论两新”工作的独特性,三要积极发扬“文艺评论两新”代表人士的示范性,四要有效发挥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委员会的能动性。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表示,“文艺两新”已经成为推动四川省文化繁荣兴盛的有生力量,开展好“文艺两新”工作已成为四川“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表示,“文艺评论两新”是中国文化繁荣兴盛的有生力量,也是新时代文艺繁荣的增量,更是推动文化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的重要主体。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认为,网络文学代表了文艺发展的新业态和新趋势。二十多年来,网络文学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具体表现,就是以网络文学作家为代表的新文艺群体,一天天、一章章的写作更新——用最小的单位保持与读者共鸣,基于共鸣持续自我进化。

二、有效发挥“文艺评论两新”在文化治理方面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彰显“文艺评论两新”工作者的时代责任与使命担当

与会专家和“文艺评论两新”代表认为,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代表新评论、新文艺发展方向,在文化治理方面有着特殊角色,发挥他们的价值和作用,对未来社会的治理结构也具有借鉴意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廉思认为,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是与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年人接触最为紧密的群体,具有集散思想文化信息的软实力和引导社会舆论走向的强能力,是影响大众价值观念的“路由器”和引领多元社会思潮的“扩音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央新影发现之旅《美丽家园》栏目制片主任刘远江认为,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从心出发”,重在把脉时弊,激发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大力开创新时代文艺评论“实践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独立影评人李伟锋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形成了“全民评论人”的新态势,如何对大众进行更好的引导,如何对成熟的创作者进行更好的指导,是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成都诗婢家美术馆馆长赵文溱认为,新文艺群体评论家“不端体制饭碗”,但要树立正确的评论观,要善于用手中的笔连成一条线,明确正确方向,达成“劲往笔尖使”的担当共识,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形成合力。

三、直面“文艺评论两新”面临的现状与挑战,在价值引领、体制保障、环境营造、生态涵养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与会专家和“文艺评论两新”代表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文艺评论两新”的时代责任、历史担当、文化价值、特色优势、美学追求等方面展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激发了灵感,交流了经验,沟通了思想,对“文艺评论两新”的价值引领、体制保障、环境营造、生态涵养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具体建议和意见。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成都市文联党组书记宋凯介绍了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评论的成都实践,指出成都市“文艺评论两新”的现状,一是蓬勃发展与粗放形态并存,二是市场敏锐与过度商业化并存,三是团结引导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也是我国其他地区“文艺评论两新”的共同特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影视独舌”创办人、电影评论家李星文总结了微信公号评论与学术评论、媒体评论的异同,指出公号影评实际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在互联网语境下,容易走向极端话术,因此应秉持正确的价值主张和专业的衡量标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文艺评论委员会秘书长、微信公号“影视风向标”主编胡建礼表示,新文艺群体评论无论是评论质量还是其产生的社会效应,在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态方面,仍需要所有从业者严格自律以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及行业组织的引导和监督。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编辑部总编赵妍表示,新文艺群体因发声渠道灵活多样,表现出极大活力和流量,希望有关方面能够提升新文艺群体评论家的职称、待遇、评奖比例,重视对优秀评论人才的培养和呵护。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青年评论家刘妍等“文艺评论两新”代表分别围绕艺术理论、网络文学、新媒体、新文创、短视频等“文艺评论两新”发展状况开展了研讨,为了解当前我国“文艺评论两新”状况提供了多维度样本,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四、现场发布《锦江论坛倡议书》,凝聚智慧达成共识,全面吹响“文艺评论两新”集结号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全国“文艺评论两新”代表、四川省文艺工作者代表、四川省市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代表等 100 余人在分组讨论中现场审议《锦江论坛倡议书》,提出不少宝贵意见和建议,凝聚了智慧、达成了共识。经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及新华号首发后,光明日报客户端、文艺中国 APP、澎湃政务号、腾讯网,以及 30 余家省区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矩阵、10 余家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积极转发,部分平台阅读量达到 20 余万次,舆论反响强烈,充分展现出全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一盘棋”的张力和社会各界对“文艺两新”“文艺评论两新”的关心关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表示,要充分发挥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委员会的能动性,积极打通联系服务“文艺评论两新”的“最后一公里”,营造全社会支持“文艺评论两新”的文化环境,努力把锦江论坛打造成“文艺评论两新”的专属论坛,生动彰显“文艺评论两新”的文化动力。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省电影家协会秘书长寒露表示,有幸现场宣读倡议书,努力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发出新时代“文艺评论两新”工作者的心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新水墨画院研究部主任王进玉认为,新文艺群体评论极大地释放了当下文艺评论的活力,提升了文艺评论的公众影响力,推动和丰富了新时代中国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建构。网络文艺智库委员会委员、晋江文学城总裁刘旭东认为,网络文艺评论在推进文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构建正向传播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晋江文学城将搭乘 “文艺评论两新”列车,积极做好服务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的工作。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供稿,责任编辑:刘大伟,编辑:闫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