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演员说 ——《灵与肉》

来源:宁夏文艺界   刊发时间:2018-09-27  

《灵与肉》给观众群体注入了一股清流

于小伟(许灵均扮演者)

我其实第一次参加这么高规格和严肃的研讨会,有点紧张,也不知道该说什么。首先我还是要感谢宁夏党委宣传部,以及杨洪涛厂长和杨真鉴老师,对于许灵均这个角色由我来扮演的信任,特别感谢。当时我拿到剧本的时候,被这个人的人物命运深深带进去了。我可能跟这个角色比较有缘分,在看剧本的过程中,我觉得这个角色跟我贴得很近,一种莫名的亲近,一种解释不清楚的亲切,因为,我很荣幸能够扮演许灵均这样经典的人物。

在我小的时候,我记得我看过电影《牧马人》,当时是朱时茂老师和丛珊老师和(牛犇)老师,对我来说是特别时尚的形象,《牧马人》也是特别前卫的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影片区别于其他的老电影,我在拍戏之前,很想回顾一下,后来打消了这个念头,我想,这可能不会对我产生太大的干扰,我觉得电视剧《灵与肉》的容量和《牧马人》的容量不一样,《灵与肉》讲了许灵均的一生。

从创作的角度看,作为一个演员,我想说一点我自己的感受,在许灵均这个角色上,我开始是没有想好怎么演的,我要做到的就是用整部戏里的人物的命运去感受他,贴近他。我真的感谢杨老师文学底子在那儿,一个好的剧本是可以提升一批演员,一批好的演员是救不了一个烂剧本的,这个剧本之所以精彩就在于呈现出每个人的人物的众生相。在表演的时候我也是刻意冲淡处理这些人物,因为我身边的大叔、狗来、建利和孙茜饰演的我媳妇这怎么处理呢,对于许灵均来说,他不用过多处理这些关系,他只需要坦然面对这些众生相在那个时代下被命运推着往前走。我不知道我的想法是否正确。我相信应该是这么一个方向。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几场戏让我记忆犹新,第一,我们了解的几个经典桥段,被他父亲抛弃之后相见,这个怎么演?怎么接纳父亲,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难点。还有一个点,当时他听到被平反的时刻,在我们这个年代来说很难感同身受,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人的那种心态,应该是看见光明的一种状态!其实我们在拍摄过程中,也借鉴了一些蒙太奇的手法,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总的来说能够参与这次创作,我感到非常幸福。最后一点我想从观众的角度去聊聊这部戏。我所说的观众就是我的家人——我的父母,在他们这一代来说,对于这个戏投入是感同身受的。现在电视剧刚刚收官,父母亲在追这部戏,每天给我反馈各种意见,包括他身边的朋友,身边的老师对这部戏,我能够感觉到他们的激动与享受,我还是觉得在当今多元化的时代,恰恰是这部戏给他们这个年龄层的观众注入了清流,也让他们得到了一种精神的享受。

有时候我在想,各个台现在这么多电视剧,观众想要看什么呢?或者说他们能看到什么?恰恰这部戏是一股清流让观众们真正得到了幸福,不管作为儿子,还是作为演员,对我来说都特别有荣誉感。《灵与肉》是那种戏剧冲突大,人物命运牵着观众走的那类型的戏。像我最早看剧本的时候,这个戏离我的年代很远,会有距离感,但是人物命运,自然而然会被人物命运带着走。我想观众之所以喜欢这部戏也是如此,希望能够有更多这样的优秀影视作品,能够值得怀念的好剧多拍一些,满足不同年龄的观众群体。

那个年代闪光的人性

尚铁龙(郭谝子扮演者)

尚铁龙:今天终于收官了,因为我也没有看,我在戏上,我特别着急。前天刚杀青,我就看了前八集,后九集看了,中间没有看,只有一段期间看了两场戏,看了小伟和(姜贵明)朗诵列宁在十月,我儿时的记忆活脱脱的就在眼前。因为那时候我们看露天电影,正面坐不下就坐对面去看,看了很多遍,每一句都能背下来,非常亲切,什么是现实主义题材?不是穿上现实主义衣服,现实主义道具就是现实主义题材的东西,你只有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的题材才是现实主义的东西,我非常激动。

咱们这个戏是一个敏感题材,对政府来讲,对领导来讲是敏感的题材。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自省,这个片子播到一半的时候,儿子给我说了一句话:爸爸,我真想在我的朋友圈里发一个信息,让他们全体都来看这个戏,我想跟他们说,不是因为我父亲演这个戏才让他们看,而是让他们看看那个年代,那种闪光的人性。我希望我们的领导,我希望我们专家,应该坚信我们下一代有辨别能力,他们看到这些东西并不是仇视那个时代的东西,他们获取的是那个时代的人性,闪光的人性,他们需要这种滋养,我们一定坚信下一代有自己的辨别能力,不是我们的主观认为回避一些什么东西,宣扬一些什么东西,不完全是这样。孩子们对真善美是有一定辨别能力的。为什么收视率这么高,难道只有我们这一代人吗?一定值得研究,这是我要说的一点。

小伟每次批斗之后回来就倒腾他的花,我说你弄一两盆就行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他一边弄着花坛对我说,它也有生命,它每天都在变化,它每天可以和你交流,但是它不害人,用在看马上,对马说话。我对小伟说,多跟马交流。我们有这种切身感受的,在我们眼里这是现实主义题材,为什么现在电视剧打开以后我老伴儿说太假了,换一个,为什么好多这种现象。咱们电影人真的应该多弄些有共鸣的东西,所以我也像他们两个感受一样,很钦佩宁夏电影集团公司拍出了这么现实主义的题材。

另外在我们拍摄的时候,我也像他们的感受一样,得到了很多的帮助和温暖。比如说我唱宁夏小曲,那个我不会,我没有听过这个东西,好在我是戏曲之家,对戏曲比较敏感,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明智一起交流,坐唱是一人唱万人合,你单纯的自己唱这是不行的,必须有和声,我们都不会。杨厂长熟悉徐老师,看到这个情况之后,他说以后凡是这个场面,你给我打电话,直接给我打电话,我带领人帮你唱。有一次我说不耽误你事,他说开会我停下来,完了之后我会再接着开。宁夏人把《灵与肉》搬上荧幕,体现出对张贤亮先生的敬意,这种敬意真是吃到骨髓里去了,也是对我们剧组的一种感化,一种感动,也是和内行领导在一起合作的信任。

现在结果出来了,我在家看回放看了三集,我是含着泪看的,不是因为有我的表演,因为我的表演我看有很多问题,就是被那个年代所感动的。我希望这种作品以后能多拍一些,让孩子们看看什么叫承受,什么叫坚韧的意志,什么叫梦想,什么叫追求,什么叫好人。谢谢。

我儿子看了一遍之后跟着我又看了一遍,这是我想象不到的,作为一个年轻人,这种题材他竟然能看两遍。这是一件好事情! 

(尚铁龙,199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导演系。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一级导演、演员。代表作有电视剧《乔家大院》、《手机》,电影《斗牛》、《塞上情仇》《锋刃》等。)

怎么让故事深挖出自己的生命内涵

孙茜(李秀芝扮演者)

我是北京人艺的孙茜。我想说三个感谢,第一,感谢制片方。我经常拍戏,经常可能会去横店各个景地里拍戏。但是几乎没有像我们这样用电影的精神去做七队的场景。当时在贺兰山上拍戏,制片方做好了这个场景。我们有一个几乎没有用到的小学,风沙吹过黑板,上面的粉笔是什么样的斑驳的颜色都想的非常的认真,包括地面。出了七队的贺兰山的地面是什么样的石头,七队是多小的石头都会用心地辨别,这给我们演员特别好的创作环境。

还有生活的气氛的打造,我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电视剧、电影的剧组里有过这样的体验,演员还没有到剧组,我们七队养好的一群马,这家有羊圈那家有鸡圈,早已养好了。每次拍戏的时候,每次都把我的衣服穿好我就在七队里走来走去,任贺兰山风吹在我的脸上,让我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年代,包括马圈里的味道,看马圈的是一只叫虎子的小狗,这特别给演员真实感的营造。我们在这里完全像真实的生活一样去演戏,给我们创造出好的创作基础。

另外是群众演员,大家拍戏的时候,明天要一百个群众演员就来一百个,明天15位就来15位陌生面孔,但是我们这个戏不是这样的,大家认真看的话就看到七队的群众演员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四五个月时间他们就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年轻的时候他们也年轻,我们老了,那些群众演员跟我们一起变老,群众演员是相当花钱,但是制片方真的用心这样做。

说一个小故事,我在贺兰山上看山,这时候突然来了一个群众演员,长的白白的,一看就是南方人,跟他聊天,他这么说:我这个人物一定是原来地主家的孩子,是发配到这儿的,很有文化,我甚至会热爱音乐,他就是群众演员。不仅是他,每个剧组的群众演员几乎都是这样。有一场戏我被批斗,我犯了错误被批斗,周围跟着我的一些群众演员当时在拍我,因为导演会怕影响到她们,周围的阿姨和大姐哭得一塌糊涂,后来我很心疼,我说阿姨你们不用这样,暂时不用拍到你们,在拍我,但是她们当时用人物的话回复我,我觉得你太可怜了,他们不应该这样对你,他们为什么这样批斗你,我知道她们入戏了。这些群众演员之所以入戏,不会是因为他们今天有戏拿钱,不是这样的创作状态,他们跟我们生活了很长的时间才会投入的感情,所以特别感谢制片方。有了这样的合作团队,有了这样的环境,才会有这样的《灵与肉》,这是我第一个要感谢的。

还有两位杨老师,杨真鉴和杨洪涛两位老师的情感投入。我第一天下飞机的时候,就跟杨真鉴老师从下飞机一直聊到夜里一点钟,怎么让故事深挖出自己的生命,当时我听了非常感动,我非常有福气碰到了这样认真的团队。比如杨洪涛老师,我们有一首歌是尚铁龙老师唱的,杨洪涛在私下里的时候特别有情感地去给我们朗诵了这首歌词。所以非常感谢有这样的创作团队。

第二感谢同台每一位演员,坐在我身边的尚铁龙老师,他拍戏的时候几乎每天在现场,都是满脸通红,我们特别心疼他。一开始拍戏每天都会背台词背到凌晨四点,我们经常劝他说不能这么晚,但是尚老师说他年纪大了,必须把台词背的非常熟才敢睡觉。我们非常心疼怕他身体受不了,剧组买了一个躺椅让尚老师躺下看剧本,尚老师有高血压,冒险创作这个角色,甚至到了后期所有台词背下来之后,只要这场戏没有我们,尚铁龙老师就讲他小时候与父亲的故事,和《灵与肉》时代有关的故事,就是为了让我们年轻演员能够知道当时是怎样的情况。

还有就是于小伟,我第一天拍戏的时候,我跟他没有对手戏,当我从监视器看到他时,我感到非常震惊,他身上知识分子的傲骨与书卷气,透着屏幕扑面而来,特别给我一种信念感。还有(赵明雨)老师,他那个角色很用心地在塑造,他用的是江苏盱眙话,我说你为什么要用这个方言,他说因为张贤亮先生就是江苏盱眙人,他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在他的内心里张贤亮就是这样的人物坯子。包括他自己在内,在没有创作这个戏之初,一直在通读张贤亮所有的文学作品。有一天有人问他你看《灵与肉》就够了,为什么还看其他作品,他说他想了解张贤亮的精神世界。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一定要用四川话。在创作之初一开始用的都是普通话,前十几天都用的普通话,但是我在读《灵与肉》原著的时候我发现张贤亮先生在用文字描述引号里边李秀芝语言的时候,用的都是啥子怎样,这一定是四川女孩,张贤亮先生想通过《灵与肉》表现的是什么,表现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不向命运不向环境低头的人内心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力量,这种像扶贫一样从四川逃荒来的李秀芝才能扎根,像于小伟这样的右派,凭的就是不服输的精神。所以我在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她是一个四川的女子。我跟老师探讨,张贤亮先生曾经有一个女友是四川女孩,他对四川女孩有更多的体会。

在拍摄之初的十多天,每天非常纠结就在想到底用普通话还是用四川话,用什么样的方式遵循张贤亮先生内心对人物的创作和描写。我每次读到一句话,这句话用普通话读什么感觉,用四川话读是什么感觉,我是甘肃兰州人,让我说陕北人北方语系能够拿捏,但是四川话完全是两种语系,特别难。小伟有时候说非常别扭,我一开始说四川话的时候拐得特别难受,我怎么样塑造这个人物,这个人物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她是非常泼辣的女孩,非常有忍耐性,对丈夫很叫真,生活中非常勤劳,遇事不怕事,对困难相当乐观,这就是川妹子所有的优点和特点。

我在想,我塑造的人物是一个水果,这个水果可能是个菠萝或者是西瓜,我演这个西瓜瓤不演皮,总不对味儿,所以我得把这些都演起来,我说能不能让我试一下,试了之后才有了今天这个川妹子的形象。我的四川话说的并不是特别地道,希望听到各位老师的批评和指导。每一位演员都在尽力用自己的人物精神诠释张贤亮的文化精神,包括赵毅,他想要使用天津的码头文化创作自己的人物。最后,感谢在场的每一位专家和老师,也想感谢这份成绩单。刚才胡老师在聊我们的成绩单,杨老师不是特别清楚,作为演员我们一直跟制片人在沟通戏的对外收视,我们特别清楚。

(孙茜,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表演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女演员,2012年华鼎奖专家评委团专家评委。2004年,参演首部电视剧《逆水寒》。2010年孙茜在《金婚风雨情》里饰演男主角耿直的妹妹耿玲。2012年,在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饰演崔槿汐。2013年,凭借《长白山下我的家》夺得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最佳女主角”金牛奖,凭借话剧《甲子园》获得第三届话剧表演学院奖最佳主角奖。2014年10月,孙茜亮相“瑞丽伊人风尚臻彩夜”,获封“风尚质感明星”。2015年11月30日,出演由郑晓龙导演指导的电视剧《芈月传》,饰演向氏一角。)

(编辑:孟洁)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57号信通大厦23.26.27层

邮编:750011     电子邮箱:nxwl0951@126.com

技术支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版权所有©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2013 严禁拷贝

 

宁ICP备13001250号